首页 > 诗文 > 苏轼的诗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注释

浩大的长江滚滚向东流去,滔滔波浪冲洗尽了千古以来的英雄人物。在旧营垒的西面,人们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作战的赤壁。那里杂乱的石山高耸插入天空,骇人的浪涛不断拍击江岸,卷起了千堆雪白的浪花。美好的江山就像图画一般,这里曾经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周瑜在赤壁战役的时候,刚刚娶了美丽的小乔,特别显得英姿焕发。他手上轻摇着羽扇,头上戴着丝质儒巾,在闲谈笑语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了。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太多怀古柔情了,才会这么早就生出满头白发。人活在世上就像一场梦,不如洒一杯酒,祭奠这历尽千古的江水和明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属怀古之作。上片即地写景,引入怀古内容;下片缅怀周瑜,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此词开首,从赤壁下的长江写起,以“大江向东”起兴,滚滚东流的江水,是眼前的景色,也暗喻时光的流逝,昔日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安在?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似乎都经不起考验,被滔滔的巨浪淘尽。苏轼借此表达了个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思与怀念。接着“故垒”两句,道出此地乃传说中的古代战场。关于赤壁之战的具体地点,据考证,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位于长江南岸;而苏轼所游之赤壁,却在今湖北黄冈城西赤鼻矶,作者以“人道是”,含蓄地点明了此赤壁并非彼赤壁,他只不过是借古以抒怀,带出了“赤壁”的“周郎”,为下片追忆公瑾铺垫。

接着下来的三句,作者笔锋一转,从不同角度,具体描写赤壁的景物。先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空,然后转回脚下,用“穿”、“拍”、“卷”三个动词,将雄奇壮阔的画面生动地描画出来。千尺高崖巨石嶙峋,如插云霄,江上汹涌骇浪,直拍江岸,卷起千堆团团如雪的白浪,写来气势极大,笔力非凡。末二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对景抒情,承上启下,“江山”概括风景;“豪杰”引出周瑜。上片于此作出有力的收束,带起下片。

下片主要写人,以“遥想”领起,集中描写周瑜的形象。“遥想”有怀想、追念之意。作者想像当年的周瑜——这位年青有为的主帅,风神俊朗、才智出众,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据历史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与他齐攻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当时是二十四、五岁,而赤壁之战却在建安十三年,周瑜已三十四岁,此处把相距十年的事连系到一起,忽然插入“小乔初嫁了”,看似闲笔,其实不闲,目的是以美人烘托英雄,具体呈现了周瑜年少得意,风流倜傥,雄姿英发的形象。

“羽扇纶巾”,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作者从外貌着墨,描写周瑜风流儒雅,临战潇洒从容,指挥若定,谈笑之间,轻易击败了强敌。“樯橹”,指的是曹操的战船,战船被焚,化为灰烬。词中用“灰飞烟灭”四字,将曹军的惨败的情景形容殆尽,亦突显了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功绩。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词,可有两种理解。此处主语究竟是谁?一般注本,多指苏轼,他神游故国,多情怀古,头发都为之花白了。另可指周瑜,瑜虽早逝,但心系故国,神游当年战地,一定会笑我事业未成,华发早生。苏轼这年已四十七岁,却一事无成,且贬谪黄州,与年少有成的周瑜相比,自感愧对古人。

结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从历史回到现实,流露出人生短促,世事无常的感慨,所谓是非成败,转头已空,与其执着于个人的得失荣辱,不如放眼大江,藉浊酒一杯,洒祭江上的明月,既可表哀悼古人之思,复可一醉消愁。

苏轼词风豪迈奔放,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苏《蓼园词选》曰:“题是怀古,意是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全词借古抒怀,写壮阔的景物、超卓的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亦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之曰:“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发生了“乌台诗案”,苏轼被弹劾以诗文讽喻朝政,结果被捕入狱,翌年被贬黄州。来到黄州后,苏轼四处游山玩水,“深自闭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就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他游黄州赤壁(鼻)矶,写下《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赋一词,俱是名作。

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188篇)

猜你喜欢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宋代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书院二小松

唐代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锦屏山

宋代林景熙

锦障郁嵯峨,秀出城之西。

直是神气积,宛若屏障开。

苍翠接重壤,上与浮云齐。

幽花被晴壁,古树攲层崖。

下有张夫子,读书事幽栖。

于今几百岁,衣冠世多才。

伟哉据名胜,林泉足徘徊。

兹晨幸休暇,杖屦同攀跻。

和风袭轻裾,好鸟鸣喈喈。

勇往遽忘疲,穷深陟崔嵬。

极目万里外,顿觉群山低。

长啸倚苍松,畅然舒我怀。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宋代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唐代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宋代袁去华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宋代韦庄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点绛唇·山上飞泉

宋代叶梦得

山上飞泉,漫流山下知何处。乱云无数。留得幽人住。

深闭柴门,听尽空檐雨。秋还暮。小窗低户。惟有寒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