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苏轼的诗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及注释

弯弯的月亮挂在疏落的梧桐树梢,漏壶滴尽,夜深人静。有谁看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隐约间像那缥渺的孤雁身影。

忽然惊起回头一看,心里的怨恨无人能了解。选遍了凋零凄冷的树木,却不愿随便停歇在上面,宁可栖息在寂寞冷清的沙洲上。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

东坡初到黄州,心情极为沉郁悲痛。士大夫淑世济民的理想落空,面对从未有过的贬谪生活,身心煎熬,是十分严厉的考验。此时,家人尚未团聚,只有长子迈陪侍在侧,暂时借住僧舍,心里充满着惶惶不安的情绪。东坡诗说:“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他想随遇而安,但家人到来后更窘迫的物质生活,东坡其实何尝不担忧;而因诗案牵连众多亲友,让他们受累,东坡也始终耿耿于怀。他在书信中不断说“多难畏人”,是极沉痛的心声。虽意识到诗案已结束,可是心中余悸犹存。

《卜算子》一词所写的就是这挫折后的惊悸、忧愤与强烈无悔的情绪。这阕词的题目交代了写作的地点,作品本身则运用象喻的手法,抒发此时的心境。首二句写眼前景:一弯残缺的月亮挂在叶子稀疏的梧桐树上,夜已深,人语渐歇,四周一片寂静。“缺月”、“疏桐”、“漏断”,这些词汇强烈呈现了残败凄清的景象,在东坡词中是很少见的,这正是他初贬黄州时心境的投影。“谁见幽人独往来”?犹疑仿佛之间,好像有人在晃动,但仔细一看,啊,原来是远处孤鸿掠过的身影。所谓“幽人”,何尝不是东坡的自称,强调自己离群索居的幽独?而所谓“谁见”,则表达了无人知晓的寂寞。“缥渺孤鸿影”,是眼前所见的景象还是借孤鸿以喻独往来的幽人那清高又失意的感受?似虚亦实,似有意若无意,让读者有自由联想的空间。

此词上片写幽人,下片则直接就孤鸿发挥,不像一般词采统一的敍述观点,章法奇特,别是一格。黄苏《寥园词选》曰:“此词乃东坡自写在黄州之寂寞耳。初从人说起,言如孤鸿之冷落。第二阕专就鸿说,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孤鸿受到惊扰而飞起,不时回头探看,心中似有许多憾恨,却无人能明白理解。这流露出牠失却伴侣后,对网罟的忧惧,和失群的哀伤。牠最后拣尽寒枝,不肯栖居其上,宁愿停息在一片清冷的沙洲上──用语相当决绝,而东坡的自信和不易被摧折的傲骨,却也表露无遗。东坡此时仍是待罪之身,初到黄州,寓居僧舍,生活很不稳定,心中犹有余悸,不正是那含恨惊飞、寒枝不栖的孤鸿的心境与处境?此词以孤鸿自喻,既表现出孤高自赏的态度,忧愤深广的情绪,同时也呈现了不愿与世俗同流的情操。

东坡此篇不似婉转有情的歌词,而像借物述怀的诗篇。作品运用了传统诗歌的比兴手法,因此作意在似有还无间,黄庭坚评为“语音心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其意境之高远处正在于此。

创作背景

东坡于元丰三年(一〇八〇)二月一日至黄州贬所,初寓居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城东南清淮门外);五月迁临皋亭(在黄州城南长江边)。此词的词题说是“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则当作于本年初到黄州时,二月至五月间。

东坡初到黄州,心情极为沉郁悲痛。士大夫淑世济民的理想落空,面对从未有过的贬谪生活,身心煎熬,是十分严厉的考验。此时,家人尚未团聚,只有长子迈陪侍在侧,暂时借住僧舍,心里充满着惶惶不安的情绪。

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188篇)

猜你喜欢

蓦山溪·自述

宋代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宋代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少年游·并刀如水

宋代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念奴娇·断虹霁雨

宋代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西江月·顷在黄州

宋代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由肱 一作:曲肱)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代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蒋捷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赠秀才入军

魏晋嵇康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

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俛仰优游。

泳彼长川,言息其浒。陟彼高冈,言刈其楚。

嗟我征迈,独行踽踽。仰彼凯风,涕泣如雨。

泳彼长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冈,言刈其杞。

嗟我独征,靡瞻靡恃。仰彼凯风,载坐载起。

穆穆惠风,扇彼轻尘。奕奕素波,转此游鳞。

伊我之劳,有怀遐人。寤言永思,寔钟所亲。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

虽曰幽深,岂无颠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思欲登仙,以济不朽。缆辔踟蹰,仰顾我友。

我友焉之,隔兹山梁。谁谓河广,一苇可航。

徒恨永离,逝彼路长。瞻仰弗及,徙倚彷徨。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盻生姿。

携我好仇,载我轻车。南凌长阜,北厉清渠。

仰落惊鸿,俯引渊鱼。盘于游田,其乐只且。

凌高远盻,俯仰咨嗟。怨彼幽絷,室迩路遐。

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虽有姝颜,谁与发华。

仰讯高云,俯托轻波。乘流远遁,抱恨山阿。

轻车迅迈,息彼长林。春木载荣,布叶垂阴。

习习谷风,吹我素琴。交交黄鸟,顾俦弄音。

感悟驰情,思我所钦。心之忧矣,永啸长吟。

浩浩洪流,带我邦畿。萋萋绿林,奋荣扬晖。

鱼龙瀺灂,山鸟羣飞。驾言出游,日夕忘归。

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青门引·春思

宋代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