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晚泊犊头”译文及注释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淮中晚泊犊头”鉴赏
这是一首即兴小诗,描写淮河春天的美景和晚泊犊头之所见,流露出作者难以平伏的情绪。
春日傍晚,诗人乘的小船在淮河中行驶,阴云笼罩着广阔的原野;从舟中外望,但见青草萋萋,不时闪过一株株鲜花盛开的树。天色愈来愈暗,已是夜幕低垂的时候,诗人把孤舟停泊在犊头古老的祠庙之下;夜来淮河上风雨交加,透过雨幕,诗人看着陡涨的潮水,心潮亦随之而起伏。
诗的前两句写淮河两岸的景色,宁静而幽深。首先点明了季节,“草青青”、“幽花一树明”都是春天应有的景色。“时有”两字用得很巧妙:诗人不直接写船在水中行走,却用岸上有时出现“幽花一树”的情景来反衬船的移动,可谓别出心裁。“垂”字用得极贴切,给人阴云低垂、风雨欲来的感觉,使整个画面显得冷清肃穆,衬托着诗人抑郁沉闷的情绪。第三句点题,写诗人把船停泊在犊头的古庙下。“晚”是黑沉沉的,“舟”是孤零零的,有一种古朴荒远的况味。结句动荡起伏,短短一句,风势、雨势、水势和风声、雨声、水声,都尽入读者的眼中耳内。诗人在风雨飘摇之中,观赏着陡涨的潮水,一个“看”字,暗示着诗人夜不能寐。苏舜钦是一个关心国事、胸怀大志的人。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和对自身遭遇的愤慨不平,使他在旅途中的心绪也不能平静,“风雨看潮生”正是诗人心潮澎湃的写照。
这首诗短短四句,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相映;诗中句句写景,没一字言情,但字里行间却流露着诗人的怀抱,可谓情景相生。
创作背景
淮中泛指淮河流域。犊(粤:[读duk9];普:[dú]。)头是淮河沿岸地名。
苏舜钦简介
宋代·苏舜钦的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 苏舜钦的诗(7篇)〕猜你喜欢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