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译文及注释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蜂”鉴赏

“咏物”是中国诗歌常见的手法,作者会透过刻画事物的特点,寄托个人的思想感情。作者往往以所咏的事物作比况,流露个人的人生态度,对生命的体会和感受,或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蜂》是一首咏物诗。诗歌首先描写不论高山或平地,只要是繁花盛放的地方,都被采花酿蜜的蜜蜂所占据;其后,诗人笔锋一转,感叹蜜蜂辛辛苦苦采花酿蜜后,蜂蜜却往往被别人夺去。诗歌以“为谁辛苦为谁甜”作结,既赞美蜜蜂的辛劳工作,也对牠们的遭遇表达深切同情。

本诗前后有很大反差,首两句写不论平地或山顶,只要繁花盛放的地方都被蜜蜂一一占据,极力铺写蜜蜂的张扬。后两句写蜜蜂历尽艰辛,酿成蜂蜜后却为他人所有,不知为谁辛苦。诗人运用“欲夺故予”的手法,透过前后的巨大落差,使读者对蜜蜂的处境更为怜悯。其次,诗歌最后一句既可作为感叹句,慨叹蜜蜂的不幸;也可以是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反思蜜蜂的处境。

本诗用字精炼,其中“甜”字用得极佳,因为“甜”是蜂蜜最大的特点,也能代表美好的成果。这里形象地表达辛勤劳碌才酿得蜂蜜,结果却是一场空,含蓄地表示成果被人夺走,更突显蜜蜂的无奈。

关于诗歌的主旨,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歌颂蜜蜂的辛勤劳苦,讽刺那些贵胄的不劳而获,流露诗人关心社会的情怀。不过,也有人认为本诗是作者慨叹世人过分热衷于功名利禄,借蜜蜂讽刺他们营营役役,为名利劳碌奔驰,到最后仍是一场空。文学作品的诠释不应定于一尊,读者可以有个人的感受和体悟,这正是文学迷人之处。

罗隐简介

唐代·罗隐的简介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罗隐的诗(9篇)

猜你喜欢

满江红·仙姥来时

宋代姜夔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东湖新竹

宋代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宋代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大 一作:太)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踏莎行·闲游

宋代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咏铜雀台

唐代汪遵

铜雀台成玉座空,短歌长袖尽悲风。

不知仙驾归何处,徒遣颦眉望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