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闲游
[宋代]: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水際輕煙,沙邊微雨。荷花芳草垂楊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紅箋,淚題錦句。西湖豈憶相思苦。
隻應幽夢解重來,夢中不識從何去。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水边景致,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过往情感的深深怀念与无奈。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译文:
水边轻烟缭绕,沙滩上细雨绵绵。荷花、芳草与垂柳交相辉映,点缀着这渡口。多情的心因迁徙流离而忽生愁绪,眼前的景象依稀让人想起那西湖边的旧路。
用鲜血染红了信笺,泪水滴落在锦绣的诗句上。然而,西湖又怎会记得我这份相思之苦呢?或许只能在幽深的梦境中重逢,但梦中又不知该从何处寻你。
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词的上片以“水际轻烟,沙边微雨”开篇,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荷花、芳草、垂杨这些自然景物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它们不仅描绘了渡口的美丽景色,也暗含了词人心中的柔情与哀愁。通过“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词人将眼前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西湖路相联系,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情感升华与寄托:“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这两句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用“血”和“泪”来形容书写时的深情与痛苦,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悲伤。然而,这种深情却似乎并未得到回应,“西湖岂忆相思苦”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与自嘲,暗示西湖(或代表过去的恋人、生活)已不再记得或理解自己的相思之苦。
梦境的虚幻与希望:词的下片以“只应幽梦解重来”作为转折,将情感寄托于梦境之中。梦境成为了词人寻求安慰与重逢的唯一途径。然而,“梦中不识从何去”又透露出一种迷茫与无助,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清晰地找到归途或重逢的方向。这种虚幻与现实的交织,进一步加深了词人的哀愁与孤独感。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同时,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与对未知的迷茫。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哀愁的咏物言志之作。
宋代·刘将孙的简介

刘将孙在文学上的成就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他的诗词作品被收录在多种文学选集中,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同时,他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精神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刘将孙是宋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职业经历、文学成就和代表作品都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贡献。作为刘辰翁之子,他继承了家族深厚的文学底蕴,并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他的诗词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艺术手法高超独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 刘将孙的诗(1篇)〕
宋代:
姜夔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旌旗共、亂雲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群龍金作轭,相從諸娣玉為冠。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
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電,别守東關。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宋代:
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漣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随。
宋代: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大 一作:太)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大 一作:太)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裡夢,卻無情。
宋代:
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水際輕煙,沙邊微雨。荷花芳草垂楊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紅箋,淚題錦句。西湖豈憶相思苦。
隻應幽夢解重來,夢中不識從何去。
唐代:
汪遵
铜雀台成玉座空,短歌长袖尽悲风。
不知仙驾归何处,徒遣颦眉望汉宫。
銅雀台成玉座空,短歌長袖盡悲風。
不知仙駕歸何處,徒遣颦眉望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