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韩愈的诗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译文及注释

天街上小雨如同细油润滑,远处草色青翠可望而不可及。

这正是一年之中春天最美好的时刻,胜过了满城的烟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鉴赏

这首诗运用朴素的文本,透过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早春的景色:细密的小雨正飘洒在京城的街道上,向远处的郊外望去,但见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当你走近前去仔细一看,地上是稀稀疏疏的极为纤细的草芽,却反而看不清是甚么颜色。这是一年里春天最好的时候,远胜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暮春景色。

第一、二句,把早春的情景刻画如画。初春的蒙蒙细雨,新生的茸茸春草,被诗人描写得细致入微。全篇中的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有人认为千古以来写草色,没有比这句更好的。早春二月的北方,草芽儿开始从地上冒出来了,远远望去,仿佛有一片嫩绿,可是走近细看,那一片草色却又消失了。这是对季节微妙变化掌握得极为准确的描写。最后两句,通过似有还无的“草色”和“烟柳”形象的对比,更渲染出早春景色的清雅。在暮春三月姹紫嫣红的浓艳背景中,烟柳已经不起眼了,何况满城皆是,更不值得稀罕了。

这首诗歌咏早春,诗人运用了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以清淡的笔触摹描自然之美,把早春的特质生动地呈现出来。

《早春》第二首为:“莫道官忙身老大,既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大意为:不要以为我工作忙、年纪大,就没有欣赏春色的闲情逸致。你不妨先到江边,看一看柳色是否已经很深。如果很深了,老朽倒也想去看一看。)张籍和韩愈的年纪差不多,如果韩愈自称“身老大”,张籍也该一样,他却叫张籍先到江头看柳色,这分明是老朋友调侃之语。因为韩愈提倡古文,有人把他看作是道貌岸然的道学先生,其实在很多诗歌里,都可以看出韩愈也有风趣幽默的一面。

创作背景

本诗题目原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十八员外”,即张籍,他曾任水部员外郎,“十八”为兄弟间的排行。张籍是韩愈的好朋友,韩愈写了不少诗歌给他。此诗原有两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是作者逝世前一年的作品;可以看出,此时的韩愈年老力衰,但心境还很年轻,全诗洋溢着对大自然蓬勃生机的热爱之情。

韩愈简介

唐代·韩愈的简介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韩愈的诗(38篇)

猜你喜欢

有感

清代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茶山下作

唐代杜牧

春风最窈窕,日晓柳村西。

娇云光占岫,健水鸣分溪。

燎岩野花远,戛瑟幽鸟啼。

把酒坐芳草,亦有佳人携。


立春

唐代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喜春来·春盘宜剪三生菜

金朝元好问

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唐代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宋代辛弃疾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听雨楼

元代张雨

雨中市井迷烟雾,楼底雨声无著处。

不知雨到耳边来,还是耳根随雨去。

好将此语问风幡,闻见何时得暂闲。

钟动鸡鸣雨还作,依然布被拥春寒。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唐代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

唐代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上苑何穷树,花开次第新。

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宋代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