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译文及注释
天街上小雨如同细油润滑,远处草色青翠可望而不可及。
这正是一年之中春天最美好的时刻,胜过了满城的烟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鉴赏
这首诗运用朴素的文本,透过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早春的景色:细密的小雨正飘洒在京城的街道上,向远处的郊外望去,但见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当你走近前去仔细一看,地上是稀稀疏疏的极为纤细的草芽,却反而看不清是甚么颜色。这是一年里春天最好的时候,远胜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暮春景色。
第一、二句,把早春的情景刻画如画。初春的蒙蒙细雨,新生的茸茸春草,被诗人描写得细致入微。全篇中的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有人认为千古以来写草色,没有比这句更好的。早春二月的北方,草芽儿开始从地上冒出来了,远远望去,仿佛有一片嫩绿,可是走近细看,那一片草色却又消失了。这是对季节微妙变化掌握得极为准确的描写。最后两句,通过似有还无的“草色”和“烟柳”形象的对比,更渲染出早春景色的清雅。在暮春三月姹紫嫣红的浓艳背景中,烟柳已经不起眼了,何况满城皆是,更不值得稀罕了。
这首诗歌咏早春,诗人运用了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以清淡的笔触摹描自然之美,把早春的特质生动地呈现出来。
《早春》第二首为:“莫道官忙身老大,既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大意为:不要以为我工作忙、年纪大,就没有欣赏春色的闲情逸致。你不妨先到江边,看一看柳色是否已经很深。如果很深了,老朽倒也想去看一看。)张籍和韩愈的年纪差不多,如果韩愈自称“身老大”,张籍也该一样,他却叫张籍先到江头看柳色,这分明是老朋友调侃之语。因为韩愈提倡古文,有人把他看作是道貌岸然的道学先生,其实在很多诗歌里,都可以看出韩愈也有风趣幽默的一面。
创作背景
本诗题目原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十八员外”,即张籍,他曾任水部员外郎,“十八”为兄弟间的排行。张籍是韩愈的好朋友,韩愈写了不少诗歌给他。此诗原有两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是作者逝世前一年的作品;可以看出,此时的韩愈年老力衰,但心境还很年轻,全诗洋溢着对大自然蓬勃生机的热爱之情。
韩愈简介
唐代·韩愈的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韩愈的诗(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