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石孝友的诗 > 临江仙·枕上莺声初破睡

临江仙·枕上莺声初破睡

[宋代]:石孝友

枕上莺声初破睡,峭寒轻透帘帏。起来惆怅有谁知。雨狂风转急,揉损好花枝。薄幸别来春又老,等闲误却佳期。斜阳影里立多时。远山何事□,相对蹙修眉。


“临江仙·枕上莺声初破睡”译文及注释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景象,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惆怅与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译文赏析及表达感情的解析:

译文

清晨,枕边传来黄莺的啼声,初初打破了我的睡眠。一股轻微的寒意悄悄透过帘帏,侵入了我的被褥。我起身站起,心中满是惆怅,这份情感又有谁知道呢?窗外,风雨交加,狂风肆虐,无情地摧残着那些娇嫩的花枝,仿佛也在揉损着我心中的美好。

自从那薄情之人离去后,春天又一次悄然老去。我们约定的佳期,就这样轻易地被他错过。我独自一人在斜阳的影子里站立了许久,望着远处的山峦,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疑问:远山啊,你为何如此沉默不语,是否也在为这错过的情缘而蹙眉呢?

“临江仙·枕上莺声初破睡”鉴赏

这首词以“枕上莺声”开篇,既点明了时间(清晨),又通过莺声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凄清的氛围。接着,“峭寒轻透帘帏”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寒意,同时也暗喻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起来惆怅有谁知”一句,直接点出了词人的情感状态——惆怅。这种惆怅,既有对离人的思念,也有对时光流逝、佳期难再的无奈与遗憾。

“雨狂风转急,揉损好花枝”两句,以风雨摧残花枝的景象,比喻了离人对自己情感的伤害,以及美好时光的消逝。这种比喻生动而贴切,既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词人的情感表达。

下片“薄幸别来春又老”一句,直接点出了离人的薄幸与佳期的错过。词人通过“春又老”这一细节,巧妙地表达了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接着,“等闲误却佳期”一句,更是将词人的失望与无奈推向了极致。

最后,“斜阳影里立多时。远山何事□,相对蹙修眉”三句,以词人独自站立在斜阳下的形象收尾,既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又通过“远山何事□”这一问句,表达了他对命运不公的质疑与无奈。而“相对蹙修眉”一句,则通过远山仿佛也在蹙眉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词在结尾处达到了情感的高潮。 表达的感情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对离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遗憾、以及对命运不公的质疑与无奈。词中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石孝友简介

宋代·石孝友的简介

石孝友姓名:石孝友

字:次仲

籍贯:江西南昌

生卒年:不详

主要成就:以词著名,著有《金谷遗音》

...〔► 石孝友的诗(120篇)

猜你喜欢

临江仙·枕上莺声初破睡

宋代石孝友

枕上莺声初破睡,峭寒轻透帘帏。起来惆怅有谁知。雨狂风转急,揉损好花枝。薄幸别来春又老,等闲误却佳期。斜阳影里立多时。远山何事□,相对蹙修眉。


华下

唐代司空图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愁倚阑/春光好

宋代石孝友

人好远,路能长。奈思量。更放晚来些小雨,做新凉。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须断尽,况无肠。


愁倚阑(又名春光好)

宋代石孝友

人好远,路能长。奈思量。更放晚来些小雨,做新凉。

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须断尽,况无肠。


除夜宿石头驿

唐代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王若水山水

元代刘永之

谷口寒潮上,厓阴宿雾开。

石桥通窈窕,金栈寄崔嵬。

树暗茅堂闭,波明桂楫回。

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


江城子·相逢执手也踟蹰

宋代石孝友

相逢执手也踟蹰。立斯须。话区区。借问来时,曾见那人无。忍泪啼痕香不减,虽少别,忍轻辜。霜风摇落岁将徂。景凋疏。恨萦纡。过尽行云,我在与谁居。一掬归心飞不去,层浪叠,片蟾孤。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其二

宋代黄庭坚

旧时刘子政,憔悴邺王城。

把笔已头白,见书犹眼明。

平原秋树色,沙麓暮钟声。

归雁南飞尽,无因寄此情。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辄成短言用叙单悃

宋代梅尧臣

早事太尉府,谬以才见论。

身作邑中吏,日陪丞相尊。

嵩山云外寺,伊水渡头来。

泉味入香茗,松色开清樽。

题诗人半醉,马上景已昏。

归来属後乘,冠盖迎国门。

悠悠失贫贱,苒苒历凉温。

而今处穷僻,落莫思旧恩。

终日自鲜适,终年长不言。

已觉人事寡,惟闻鸡犬喧。

东风有来信,满幅兰与荪。

深知故人意,遗我涤冥烦。

一章言罨画,溪好如目存。

何须到云壑,便若游花源。

一一先造化,可以轻瑶琨。

成诵今在口,愿将醒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