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枕上莺声初破睡
[宋代]:石孝友
枕上莺声初破睡,峭寒轻透帘帏。起来惆怅有谁知。雨狂风转急,揉损好花枝。薄幸别来春又老,等闲误却佳期。斜阳影里立多时。远山何事□,相对蹙修眉。
枕上莺聲初破睡,峭寒輕透簾帏。起來惆怅有誰知。雨狂風轉急,揉損好花枝。薄幸别來春又老,等閑誤卻佳期。斜陽影裡立多時。遠山何事□,相對蹙修眉。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景象,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惆怅与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译文赏析及表达感情的解析:
译文
清晨,枕边传来黄莺的啼声,初初打破了我的睡眠。一股轻微的寒意悄悄透过帘帏,侵入了我的被褥。我起身站起,心中满是惆怅,这份情感又有谁知道呢?窗外,风雨交加,狂风肆虐,无情地摧残着那些娇嫩的花枝,仿佛也在揉损着我心中的美好。
自从那薄情之人离去后,春天又一次悄然老去。我们约定的佳期,就这样轻易地被他错过。我独自一人在斜阳的影子里站立了许久,望着远处的山峦,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疑问:远山啊,你为何如此沉默不语,是否也在为这错过的情缘而蹙眉呢?
这首词以“枕上莺声”开篇,既点明了时间(清晨),又通过莺声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凄清的氛围。接着,“峭寒轻透帘帏”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寒意,同时也暗喻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起来惆怅有谁知”一句,直接点出了词人的情感状态——惆怅。这种惆怅,既有对离人的思念,也有对时光流逝、佳期难再的无奈与遗憾。
“雨狂风转急,揉损好花枝”两句,以风雨摧残花枝的景象,比喻了离人对自己情感的伤害,以及美好时光的消逝。这种比喻生动而贴切,既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词人的情感表达。
下片“薄幸别来春又老”一句,直接点出了离人的薄幸与佳期的错过。词人通过“春又老”这一细节,巧妙地表达了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接着,“等闲误却佳期”一句,更是将词人的失望与无奈推向了极致。
最后,“斜阳影里立多时。远山何事□,相对蹙修眉”三句,以词人独自站立在斜阳下的形象收尾,既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又通过“远山何事□”这一问句,表达了他对命运不公的质疑与无奈。而“相对蹙修眉”一句,则通过远山仿佛也在蹙眉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词在结尾处达到了情感的高潮。
表达的感情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对离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遗憾、以及对命运不公的质疑与无奈。词中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宋代·石孝友的简介

姓名:石孝友
字:次仲
籍贯:江西南昌
生卒年:不详
主要成就:以词著名,著有《金谷遗音》 ...〔
► 石孝友的诗(120篇)〕
宋代:
石孝友
枕上莺声初破睡,峭寒轻透帘帏。起来惆怅有谁知。雨狂风转急,揉损好花枝。薄幸别来春又老,等闲误却佳期。斜阳影里立多时。远山何事□,相对蹙修眉。
枕上莺聲初破睡,峭寒輕透簾帏。起來惆怅有誰知。雨狂風轉急,揉損好花枝。薄幸别來春又老,等閑誤卻佳期。斜陽影裡立多時。遠山何事□,相對蹙修眉。
唐代:
司空图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
宋代:
石孝友
人好远,路能长。奈思量。更放晚来些小雨,做新凉。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须断尽,况无肠。
人好遠,路能長。奈思量。更放晚來些小雨,做新涼。衰草低襯斜陽。斜陽外、水冷雲黃。借使有腸須斷盡,況無腸。
宋代:
石孝友
人好远,路能长。奈思量。更放晚来些小雨,做新凉。
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须断尽,况无肠。
人好遠,路能長。奈思量。更放晚來些小雨,做新涼。
衰草低襯斜陽。斜陽外、水冷雲黃。借使有腸須斷盡,況無腸。
唐代: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将盡夜,萬裡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顔與衰鬓,明日又逢春。
元代:
刘永之
谷口寒潮上,厓阴宿雾开。
石桥通窈窕,金栈寄崔嵬。
树暗茅堂闭,波明桂楫回。
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
谷口寒潮上,厓陰宿霧開。
石橋通窈窕,金棧寄崔嵬。
樹暗茅堂閉,波明桂楫回。
山中花落盡,為報豫章台。
宋代:
石孝友
相逢执手也踟蹰。立斯须。话区区。借问来时,曾见那人无。忍泪啼痕香不减,虽少别,忍轻辜。霜风摇落岁将徂。景凋疏。恨萦纡。过尽行云,我在与谁居。一掬归心飞不去,层浪叠,片蟾孤。
相逢執手也踟蹰。立斯須。話區區。借問來時,曾見那人無。忍淚啼痕香不減,雖少别,忍輕辜。霜風搖落歲将徂。景凋疏。恨萦纡。過盡行雲,我在與誰居。一掬歸心飛不去,層浪疊,片蟾孤。
宋代:
黄庭坚
旧时刘子政,憔悴邺王城。
把笔已头白,见书犹眼明。
平原秋树色,沙麓暮钟声。
归雁南飞尽,无因寄此情。
舊時劉子政,憔悴邺王城。
把筆已頭白,見書猶眼明。
平原秋樹色,沙麓暮鐘聲。
歸雁南飛盡,無因寄此情。
宋代:
梅尧臣
早事太尉府,谬以才见论。
身作邑中吏,日陪丞相尊。
嵩山云外寺,伊水渡头来。
泉味入香茗,松色开清樽。
题诗人半醉,马上景已昏。
归来属後乘,冠盖迎国门。
悠悠失贫贱,苒苒历凉温。
而今处穷僻,落莫思旧恩。
终日自鲜适,终年长不言。
已觉人事寡,惟闻鸡犬喧。
东风有来信,满幅兰与荪。
深知故人意,遗我涤冥烦。
一章言罨画,溪好如目存。
何须到云壑,便若游花源。
一一先造化,可以轻瑶琨。
成诵今在口,愿将醒病魂。
早事太尉府,謬以才見論。
身作邑中吏,日陪丞相尊。
嵩山雲外寺,伊水渡頭來。
泉味入香茗,松色開清樽。
題詩人半醉,馬上景已昏。
歸來屬後乘,冠蓋迎國門。
悠悠失貧賤,苒苒曆涼溫。
而今處窮僻,落莫思舊恩。
終日自鮮适,終年長不言。
已覺人事寡,惟聞雞犬喧。
東風有來信,滿幅蘭與荪。
深知故人意,遺我滌冥煩。
一章言罨畫,溪好如目存。
何須到雲壑,便若遊花源。
一一先造化,可以輕瑤琨。
成誦今在口,願将醒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