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鲍照的诗 > 代结客少年场行

代结客少年场行

[南北朝]:鲍照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

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

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

九衢平若水,双阙似云浮。

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

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

今我独何为,坎壈怀百忧?

“代结客少年场行”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白大马金笼头,腰间锦带挂吴钩。

杯酒之间不如意,拔刀而起相格斗。

一旦追兵来逮捕,背剑远走天下游。

一去故里三十年,最后又回到家门口。

登上高处远望四个关口,京城里外眼底收。

京城的纵横大路极其平坦,宫殿高得和天空的云彩一样。

在宫阙和大道两旁都是一座座王侯将相的住宅。

中午市中聚满了人群,车马奔驰似水流。

钟鸣鼎食权贵家,并驾齐驱忙奔走。

如今为何独独我这般?坎坷一生怀百忧。

注释

骢马:青白杂毛的马。络头:马羁,笼头。吴钩:吴地所产的一种宝刀,似剑而曲。

失意:不遂心。相雠:互相结为仇敌。雠,同“仇”。

追兵:追捕少年的官兵。

旧丘:老家。丘,古时田里的划分单位,“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升高:登高。临:从高处往下看。

四关:四个关口。据说洛阳有四关,东为成皋,南伊阙,北孟津,西函谷。

表里:内外。皇州:京城。

九衢:指京城内的交通要道。衢,道路。古时京城制度,纵横大道皆九条,所以称九衢。这句是说京城的纵横大路极其平坦。九衢,又作“九涂”。

双阙:宫门外的两个楼观。古时在宫门外建二台,上面修成楼观,中留空阙作为过道,所以叫作阙。双阙,在这里是指宫殿。

扶宫:夹宫。扶,沿、循。罗:罗列。

日中:中午。市朝满:市中聚满了人群,以喻京城中追求利禄的人很多。

钟:古时的一种打击乐器。鼎:古时烹煮用的器物,一种金属制成的三足两耳的锅。这句是说那些贵族官僚们击钟列鼎而食,非常豪奢。

方驾:并车而行。自相求:互相追求。这句是说那些贵族官僚们车马拥挤地忙着去互相逢迎干求。

坎壈:同“坎廪”,穷困不遇的样子。

“代结客少年场行”鉴赏

赏析

鲍照这首拟作同样是对任侠行为和心态的歌颂,寄寓了强烈的身世之感和不满现实的愤慨之情。从诗中时间跨度之大和内容的深沉来看,可推断为鲍照的晚期作品。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写任侠少年的勃勃英姿。人物出场的第一个亮相就给人以色彩鲜明、器宇轩昂的感觉。

“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仇”写少年尚武、任侠的性格。杯酒之间稍不如意,便拔剑而起.白刃相斗,彼此结为仇敌。表现了主人公年少时的血气之勇和热衷骑射饮宴的侠义豪情。

“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一旦官府追来,他们就“负剑远行”,奔走他乡。这正是古代“游侠儿”的典型形象。此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情节。

“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写任侠少年的逃亡归来。少年时代血气方刚,争勇好胜,杯酒之间的小小口角也会引起一场生死格斗,以致追兵缉捕,亡命而逃。弹指间一去三十年,如今重归故里,一无所成,而人已届暮年,无限感喟自在不言之中。可以想见,这些年来,主人公必然历尽沧桑,如今再不是当年血气方刚的初生牛犊了。

“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先写登高鸟瞰四个关口,再写由表及里看京城。作者“立足”点的每一转换,诗句即随之推出一个新的境界。

“九衢平若水,双阙似云浮”。九涂,指京城内的交通要道。双阙,宫门外的两个横观。此处运用了两个比喻:用“水”来形容京城大路纵横平坦,用“云彩”来形容宫殿之高。本,本和喻体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具有很强的渲染作用。

“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这两旬是互文,描写了在富阙和大道两旁都是一座座壬侯将相的住宅。一个内容从两个角度表现,显得条理清晰、词句活泼,表意更为完美。

“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写市中聚满了人群,车马川流不息,以喻京城中追求利禄的人很多。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全句意为,贵族官僚们击钟列鼎而食,非常豪奢,车马拥挤地忙着去互相逢迎干求。京城中王侯将相奢侈豪华的生活和互相攀附的作风,在这个层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从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富丽的皇室宫殿,而且可以看到“扶宫”、 “夹道”的王侯府邸、将相门第,以及他们奢侈豪华的日常生活、争名逐利的种种丑行。世态人情,尽在其中。这是诗人对当时不合理的封建门阀制度最形象最生动的揭露和抨击。

“今我独何为,坎螵怀百忧以两句反问结束,以自身的坎壤百忧,对比上文回京后所见所闻的繁华,一盛一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深感其中的无限悲辛。“坎壕怀百忧”,正是“负剑远行游”的必然结果,貌似悔恨,实则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无限不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这篇诗的艺术技巧也很高,语言精炼、自然,形象鲜明,音韵和谐、优美,富有韵味,给人印象深刻。看不出当时“绮丽”文风对他的影响,这也是可贵之处。

创作背景

历来论者认为鲍照所写景色,当为洛阳,从“四关”、“双阙”等看来,确如东汉洛阳。但京城中贵戚官僚钟鸣鼎食、互相勾结的现象,却是封建社会普遍现象,不限于一个朝代。此诗正是在作者看破当时官场现象,有感而发所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鲍照简介

南北朝·鲍照的简介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鲍照的诗(24篇)

猜你喜欢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八 王文正公

明代孙承恩

王公盛德,休休其容。人讦我誉,荐贤为公。智名勇能,公无可述。

致时太平,乃见公绩。

明月何皎皎

两汉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还邓觉民诗卷

宋代孙嵩

南山竹机笛,北山桐可琴。

得如听松风,中有太古音。

水调歌头 其二 赵倅生辰

宋代石孝友

萧滩韵环佩,玉笥灿玲珑。仙源积庆,当日占梦兆维熊。

学业肯先歆向,文焰已高白贺,飞步更蟾宫。秀色溢眉宇,雄辩倒心胸。

作儿戏,为亲寿,捧霞钟。彩衣摇曳,光映怀橘堕双红。

正好平分风月,且伴能言桃李,鲸吸海涛洪。行赴紫泥诏,归拜黑头公。

南歌子 其六

宋代石孝友

乱絮飘晴雪,残花绣地衣。西园歌舞骤然稀。只有多情蝴蝶、作团飞。

旧事深琴怨,新愁减带围。倚楼凝望更依依。怕见一天风雨、卷春归。

临江仙

宋代石孝友

常记梦云楼上住,残灯影里迟留。依稀绿惨更红羞。露痕双脸泪,山样两眉愁。

数片轻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今宵独宿古江头。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洲。

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宋代韩元吉

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

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

鹧鸪天 其二

宋代石孝友

收拾眉尖眼尾情。夜来真个梦倾城。鸳鸯有底情难尽,蝴蝶无端梦易惊。

愁一掬,月三更。绣帏应好睡轻盈。知他莫有相怜分,展转寻思直到明。

雨中再赋海山楼诗

宋代陈与义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

今日良宴会

两汉古诗十九首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