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倚危亭”译文及注释
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亭子上,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的芳草,即使被刬除也依旧会顽强地生长。回想起分别时,你骑着青色的骏马在柳林外渐行渐远,我在水边与你挥别,红色的衣袖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怆然与惊愕。
上天为何赐予你如此娉婷的身姿?在那幽静的夜晚,我们共赏一帘月色,编织着甜蜜的梦;在春风拂面的十里长街上,我们柔情蜜意,相依相偎。然而,无奈的是,那些欢乐的时光如同流水般逝去,再也无法挽回。琴弦断裂,素色的丝帕香气消散,更难以承受的是,那傍晚时分片片飞花在空中舞动,蒙蒙细雨笼罩着即将放晴的天空。我正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与哀愁中,突然,黄鹂鸟又啼叫了几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八六子·倚危亭”鉴赏
开篇“倚危亭”三字,既点明了地点,又营造了一种孤独、高远的意境。
“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用芳草比喻离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心中难以消除的愁绪。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回忆了与心上人分别时的情景,充满了感伤与不舍。
下片:
“无端天与娉婷”一句,既赞美了心上人的美丽,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两句,用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与心上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充满了浪漫与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一句,将词人从美好的回忆中拉回现实,表达了欢乐时光逝去的无奈与哀伤。
“素弦声断,翠绡香减”两句,通过具体的物品(琴弦、丝帕)来象征情感的消逝,进一步加深了词人的哀愁。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两句,用自然景象来烘托词人的心境,飞花、残雨与词人的愁绪相互映衬,形成了凄美的意境。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结尾两句,以黄鹂的啼声打破了词人的沉思,使整首词在哀愁中带有了一丝凄清与落寞。
总结
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倚亭怀远的情景,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与离别的哀愁。词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与哀伤。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与象征手法来增强词作的意境与表现力,使得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秦观简介
宋代·秦观的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秦观的诗(29篇)〕猜你喜欢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水龙吟·春恨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对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