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行”译文及注释
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树干像青铜一样坚硬,树根则像石头一样坚实。它的树皮经过霜打雨淋,光滑而粗壮,周长达到了四十围,颜色深绿,高耸入云,直达二千尺高空。
诸葛亮与刘备君臣相遇,共同开创了蜀汉的基业,他们的历史功绩与这株老柏树一样,都受到了后人的爱惜。云气从巫峡飘来,与老柏树相连,显得气势磅礴;月光从雪山照来,与老柏树相通,更添一份清冷高洁。
回想起昨天,我路过锦亭的东边,那里是先主刘备与武侯诸葛亮共同的祠庙。祠庙外的老柏树枝干崔嵬,与古老的郊原相映成趣;而祠庙内的丹青壁画虽然还在,但门窗却已经空荡无物,透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老柏树虽然盘踞得地,但因其孤高而多受烈风侵袭。然而,它依然屹立不倒,这或许是神明的力量在扶持它,也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
如果大厦倾覆需要梁栋来支撑,那么这株老柏树将是万牛难拉、丘山难动的重量级人物。但是,尽管它有着如此卓越的才能,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和展示,它的才华和贡献并未被世人所充分认识和珍视。
老柏树因为苦心经营而难免被蝼蚁侵蚀,但它的香叶却终究能够吸引鸾凤来栖息。因此,那些有志之士和隐士们,不必怨叹和悲伤,因为自古以来,大材往往难以被重用。
“古柏行”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通过对孔明庙前老柏树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人才难以被重用的感慨。
首四句,诗人以老柏树的坚硬、粗壮、高耸入云等特征,展现了它的生命力之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通过“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一句,将老柏树与诸葛亮和刘备的历史功绩相联系,表达了后人对他们的敬仰和爱惜。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描绘云气、月光与老柏树的相连相通,进一步烘托了老柏树的崇高地位和清冷高洁的气质。同时,也通过“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一句,回忆了昨天路过锦亭时所见到的先主刘备与武侯诸葛亮的祠庙,与老柏树形成了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再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描绘老柏树的枝干崔嵬、门窗空荡等景象,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人才的孤独与不易。同时,也通过“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一句,强调了老柏树得到扶持和正直的原因,即有神明的力量和大自然的造化之功。
然而,接下来的四句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诗人通过“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一句,表达了老柏树虽然有着卓越的才能,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和展示的遗憾。同时,也通过“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老柏树的才华和贡献并未被世人所充分认识和珍视的无奈。
最后四句,诗人对志士幽人发出劝慰和感慨。他通过“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一句,表达了老柏树虽然苦心经营却难免被蝼蚁侵蚀的无奈,但同时也强调了它的香叶终究能够吸引鸾凤来栖息的价值。最后,诗人以“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一句作结,表达了对人才难以被重用的感慨和对志士幽人的劝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老柏树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才难以被重用的忧虑和愤慨。同时,也鼓励人们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现实的挑战和困境。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