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

[唐代]: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东郊”译文及注释

终年拘束在官府劳碌,走出郊野就顿觉清晨的凉爽。杨柳依依轻拂来和煦的风,青山淡淡滋养我宁静的心绪。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山涧流水继续漫步前行。微微细雨润泽着芬芳的原野,春日的斑鸠在何处鸣叫不停。想要归隐山林的心情多次萌生,但总是被俗事羁绊难以如愿。终有一日我要辞官归隐,效法陶渊明建造简陋的房舍。

“东郊”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走出官府、亲近自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首联“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直接点明了诗人终年拘束在官府劳碌,而出郊则感到清晨的凉爽和旷达。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颔联“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杨柳依依,和风轻拂,青山淡淡,这些景象都使得诗人的心境变得宁静而淡泊。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心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颈联“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互动。他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山涧流水继续漫步前行,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让诗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尾联“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微雨润泽着芬芳的原野,春日的斑鸠在何处鸣叫,这些景象都触动了诗人归隐的心弦。然而,他深知自己身负俗事,难以立即辞官归隐。但他坚信,终有一日他会辞官归隐,效法陶渊明建造简陋的房舍,过上宁静而自由的生活。

全诗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他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好和宁静,以及自己与自然的亲近和互动,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然而,他也深知自己身负俗事,难以立即辞官归隐,因此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纠结。但诗人坚信,终有一日他会实现自己的归隐梦想,过上宁静而自由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韦应物简介

唐代·韦应物的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韦应物的诗(22篇)

猜你喜欢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唐代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唐代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喜春来·春盘宜剪三生菜

金朝元好问

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唐代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石鱼湖上醉歌

唐代元结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宋代辛弃疾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听雨楼

元代张雨

雨中市井迷烟雾,楼底雨声无著处。

不知雨到耳边来,还是耳根随雨去。

好将此语问风幡,闻见何时得暂闲。

钟动鸡鸣雨还作,依然布被拥春寒。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唐代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新嫁娘词三首

唐代王建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