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你从我的故乡来,应该了解故乡的许多事情吧。
请问你来日(即你离开故乡后),我家绮丽的窗前,那株寒梅是否已经开花了呢?
“杂诗三首·其二”鉴赏
这首诗虽短,却情感深长,通过询问友人关于故乡寒梅是否开花的小事,巧妙地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深切关怀。
起兴与情感铺垫:“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开篇即以“君自故乡来”为引子,自然引出对故乡的询问,既是对友人的亲切招呼,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通过“应知故乡事”的设问,为下文的具体询问做了铺垫。
细节见真情:“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人没有直接询问故乡的宏大变化或人事变迁,而是选取了窗前寒梅这一具体而微的细节。寒梅作为故乡的象征,不仅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体现了诗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淡泊的情怀。通过询问寒梅是否开花,诗人实际上是在询问故乡的近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直白的抒情,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含蓄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意境深远,余味无穷,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人那份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询问故乡寒梅是否开花的小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关怀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含蓄的表达方式,将这份情感传递给了读者,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情感的深度。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维的诗(74篇)〕猜你喜欢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