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清照的诗 > 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译文及注释

这首词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少女在春日里嬉戏后偶遇来客的娇羞情态,充满了生活情趣与青春气息。以下是该词的译文及赏析:

少女刚踢完秋千,起身时慵懒地整理着纤细的双手。此时露珠浓厚,花朵更显娇小,她因玩耍而微微出汗,轻薄的衣衫已被汗水微微浸透。突然看到有客人走进来,她慌忙之中来不及穿鞋,只穿着袜子就跑开,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她害羞地逃跑,却又忍不住好奇心,依在门边偷偷回头,假装在嗅青梅的香气,以此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慌乱与羞涩。

“点绛唇·蹴罢秋千”鉴赏

这首词以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少女青春期的纯真与羞涩。词的上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通过“蹴秋千”、“慵整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等细节,描绘了一幅少女春日嬉戏的生动画面,既展现了少女的活泼可爱,又透露出她因活动而微微疲惫的娇态。

下片“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则是全词的高潮,通过“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等一系列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将少女偶遇来客时的惊慌、羞涩、好奇、掩饰等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细节,更是将少女的娇羞与聪慧展现得恰到好处,她既想逃避又忍不住好奇,于是借助嗅青梅这一动作来掩饰自己的尴尬与羞涩,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通过对少女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青春期少女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情感世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简介

宋代·李清照的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李清照的诗(37篇)

猜你喜欢

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元代薛昂夫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忆秦娥·花深深

宋代郑文妻

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

日边消息空沈沈。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沉 通:沈)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宋代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宋代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石塘濑听猿

南北朝沈约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宋代赵汝茪

柳丝空有千万条。系不住、溪桡。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

玉箫榭春多少,溜啼红、脸霞未消。怪别来、胭脂慵傅,被东风、偷在杏梢。


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宋代万俟咏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宋代张元干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宋代韩元吉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