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 《文言文》
- 2024-07-14 11:30:01
湖心亭看雪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文中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接着连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作了总体描绘。作者写人、写景,使用的是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清晰生动的画面。在叙事方面,作者主要采用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在意境上显得悠远脱俗。在写景上,作者则抓住景物特点,采用白描手法,使文章语言简练朴素,清新淡雅。
湖心亭看雪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晚年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游踪。在散文创作上,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摹拟古人,强调写真情实感。其散文文笔清新俏丽,语言流利净洁,风格独特。这篇《湖心亭看雪》便是他这种创作主张和风格的代表作。
湖心亭看雪作者介绍
张岱(1597年~168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小说家、诗人,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晚年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游踪。在散文创作上,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摹拟古人,强调写真情实感。其散文文笔清新俏丽,语言流利净洁,风格独特。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7-14 11:30:01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wenyanwen/8511.html
上一篇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下一篇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概括
相关文章
- 1. 和桃源诗序翻译及原文
- 2. 童趣文言文
- 3. 读书要三到翻译和原文
- 4. 醉翁操苏轼原文及翻译
- 5.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译文赏析
- 6.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7.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 8.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