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文言文
  • 2024-07-14 11:12:51

大道之行也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大同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超越了血缘和私利的束缚,实现了真正的公有和共享。社会选贤任能,讲求诚信和睦,老幼皆有所养,男女各有其责,财货不私藏,劳动不为己。这样的社会状态,无疑是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段文字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通过排比和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图景。同时,它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公正和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道之行也创作背景

这段文字出自《礼记·礼运》,是儒家经典之一。《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运》篇则是对先秦礼制及礼制变迁史的较为系统的记述,反映了儒家关于礼的起源、内容、实质与作用的思想。大同社会的构想,正是儒家学者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

大道之行也作者介绍

由于《礼记》是多人撰写的文集,因此具体到《礼运》篇的作者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仁爱、礼制、中庸等价值观,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更是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特色。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