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原文及翻译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文言文
  • 2024-06-25 13:20:46

卖油翁原文

卖油翁原文及翻译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原文及翻译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卖油翁原文赏析

    本文通过卖油翁神乎其技的注油技术,带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首段落笔概述陈尧咨善于射箭,技术当世无双,并以此自豪。接着具体展现其箭术,他曾在家中练习射箭,所发之箭十中八九。然而,驻足观看的卖油翁只是微微点头,不特别欣赏。

    第二段记述卖油翁“但微颔之”的反应出乎陈尧咨的预期,于是他不服气地问:“我的箭法不精湛吗?”卖油翁淡然回应:“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认为卖油翁轻视自己的箭术,十分愤怒。卖油翁不慌不忙,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并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慢慢地用油勺舀油,将油从钱孔注入葫芦,铜钱竟没有沾到半点油。之后说:“我(注油的身手)也没甚么了不起,只是工多艺熟而已。”陈尧咨因而有所领悟,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于是不再生卖油翁的气,笑着让他离开。

    文章借事说理,故事生动有趣,道理具体深刻。

    作者是个说故事的能手,短短百多字中,制造了不少悬念和冲突,使情节紧凑,引人入胜。首先,他落笔写陈尧咨箭术当世无双,并以此自豪,就已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想看看他有多厉害;然后写陈尧咨显露身手,的确箭术非凡,但是奇怪的是,卖油翁看着只是“微颔之”,并不怎么欣赏,因而令他感到不忿,于是质问:“我的箭术不精湛吗?”卖油翁竟淡然说:“没甚么了不起,熟能生巧而已。”自负的陈尧咨听着自然愤怒,故事的矛盾冲突乃由此而生,气氛亦于此变得紧张。出人意表的是,卖油翁却不慌不忙,来了一场精彩的注油表演,向陈尧咨说明个中道理,化解冲突,给读者带来惊喜。

    故事的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作者寥寥数笔即把陈尧咨的自矜、质疑、忿然,以至于了然而笑的心理历程,具体展现。当中刻划细腻,照应周全,如写他自矜,就以他射箭十中八九证明;写他对卖油翁的轻视而提出质疑与感到忿然,就与前段“善射,当世无双”照应,使人物变得更为立体。通过这些刻划,陈尧咨自负、好胜的形象,就生动地活现纸上。作者对卖油翁的描述,亦十分细致具体。“睨之”、“微颔之”,简洁具体地描摹卖油翁的神情和心理,显示他对陈尧咨的箭艺并不感到惊奇。注油一段情节,则用“取”葫芦、“置”地、以钱“覆其口”、“酌油”、“沥之”,精确地描摹了卖油翁注油的动作,展现其熟练灵巧;“徐以杓”酌油,就更呈现他的从容不迫。通过这些描述和故事情节,卖油翁不亢不卑、深藏不露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两个人物,一个是箭术当世无双的康肃公陈尧咨,一个是不见经传的卖油翁,两人偶然相遇,展开了一段故事,而故事的结局是,不见经传的卖油翁启发了康肃公,使他明白:凡事熟能生巧,无须自恃的道理。本文的对话,也精彩绝妙。“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两个问题,生动地表达陈尧咨对不被欣赏的质疑;“尔安敢轻吾射”语带反诘,具体写出一向自负的他,因受到轻视的不忿。“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两句极其简单的话语,带出卖油翁的看法,前后呼应,凸显主题:凡事熟能生巧,射箭和注油道理一样。这些对话不但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也有助推动情节,带出主题。

    作者/出处

    欧阳修

    欧阳修,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仁宗天圣八年(一〇三〇)举进士,初任西京推官,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及兵部尚书等职,官至太子少师。欧阳修出身寒微,了解民生疾苦与社会弊端。政治上,他支持改革派的范仲淹推行变法,曾因此数度被贬。晚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辞官归隐。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巨擘,与尹洙、梅尧臣等同倡平易朴实的诗文,反对当时奇涩险怪的文风。他又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继承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欧阳修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无论散文、诗、词都有很高成就。欧阳修也精于史学,曾奉诏修《新唐书》,又自撰《五代史记》。有明天顺(一四五七──一四***)间刊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传世。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一百二十二之《归田录》。《归田录》共两卷,乃欧阳修晚年所作。其于自序中云:“《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由书中可窥探当时的人物轶事、典章制度、文化风俗等,并对北宋的社会风貌有大致了解。

    在体例上,《归田录》与唐代李肇的《唐国史补》相似,属于历史笔记范畴,亦近小说体例,因书中数据丰富,可补史官之阙。原书各则,本无标题,文题“卖油翁”乃编者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