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程颢 的诗 > 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

[宋代]: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译文及注释

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吹拂着轻柔的风。我沿着花丛,紧随绿柳,穿过了一条又一条溪流小桥。

旁人不知道此时我内心里的快乐,还以为我是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春日偶成”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美好图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首句“云淡风轻近午天”,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晴朗明媚的春日午后,云淡风轻,气候宜人。次句“傍花随柳过前川”,通过“傍花随柳”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漫步于花丛柳荫之间,悠然自得地穿越溪流小桥的情景,进一步烘托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后两句“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转而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虽然已步入中年或老年,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份快乐却不被旁人理解。他们误以为诗人是在模仿年轻人的样子,忙里偷闲,享受春光。这里的“时人不识”与“余心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旁人的误解之间的反差。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通过描绘春日郊游的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表达的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好时光的热爱和珍惜,以及内心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愉悦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春日郊游的图景和抒发内心感受,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旁人不理解自己内心快乐的淡淡无奈。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给人以愉悦和温馨的感受。

程颢 简介

宋代·程颢 的简介

程颢 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他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也有说法认为他原籍河南洛阳,后迁居湖北黄陂),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与弟弟程颐并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程颢 的诗(1篇)

猜你喜欢

闽中秋思

唐代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代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寒食夜

唐代崔道融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宋代辛弃疾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听雨楼

元代张雨

雨中市井迷烟雾,楼底雨声无著处。

不知雨到耳边来,还是耳根随雨去。

好将此语问风幡,闻见何时得暂闲。

钟动鸡鸣雨还作,依然布被拥春寒。


放言五首·其四

唐代白居易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点绛唇·醉倚危墙

宋代石孝友

醉倚危墙,望中归思生天际。山腰渚尾。几簇渔樵市。帆落西风,一段芦花水。八千里。锦书欲寄。新雁曾来未。


杨布打狗

先秦列御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唐代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

唐代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上苑何穷树,花开次第新。

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