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简介

早年求学:
程颢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其父程珦的影响。
他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深受其理学思想的影响。
仕途经历: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程颢考中进士,历任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
在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新政,因此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
学术成就:
程颢在学术上提出了“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
他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与弟弟程颐共同创立了“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
教育贡献:
程颢一生从事讲学活动,成为当时有名望而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家。
他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堂,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了一套教育思想体系。
他提出教育之目的在于培养圣人,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
晚年与逝世: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程颢为宗正丞,但还未起行,程颢已于六月十五日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后世对程颢的学说和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也被追封和加谥多次。
综上所述,程颢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