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简介

程颢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他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也有说法认为他原籍河南洛阳,后迁居湖北黄陂),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与弟弟程颐并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程颢的诗文(1篇)程颢的名句(0条)
早年求学:

程颢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其父程珦的影响。

他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深受其理学思想的影响。

仕途经历: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程颢考中进士,历任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

在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新政,因此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

学术成就:

程颢在学术上提出了“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

他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与弟弟程颐共同创立了“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

教育贡献:

程颢一生从事讲学活动,成为当时有名望而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家。

他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堂,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了一套教育思想体系。

他提出教育之目的在于培养圣人,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 晚年与逝世: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程颢为宗正丞,但还未起行,程颢已于六月十五日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后世对程颢的学说和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也被追封和加谥多次。

综上所述,程颢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日偶成

宋代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