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张袁州隐斋三首其一”译文及注释
小时候看到鞭打的刑罚,吓得背上直冒冷汗。
等到长大后在州县任职,渐渐觉得不再那么害怕。
其实人的本心始终如一,只是如今与往昔的看法有所不同。
君子远离厨房,难道是因为厌恶肉食吗?
我常常担心对残忍的事情变得习以为常,这种恶行会无间不入。
其实隐恶之心就在我自己身上,哪里需要外在的匾额来提醒呢?
君侯您辞官归来,这份心意却是无限的深沉。
“赋张袁州隐斋三首其一”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从小时候对刑罚的恐惧,到长大后逐渐习惯甚至可能漠视的过程,引出了对人性中隐恶之心的深刻反思。诗人以“君子远庖厨”为例,指出这并非因为厌恶肉食,而是为了避免对残忍之事习以为常,保持一颗仁慈之心。
“由来只一心,今昔非异见”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认识:人的本心始终如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人的看法和态度可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可能让人对残忍和不公变得麻木和冷漠。
“长恐恶今熟,此道出无间”则是对这种变化的深刻忧虑。诗人担心,如果对残忍之事习以为常,那么恶行就会像无间地狱一样无处不在,侵蚀人的心灵。
“是隐乃在我,扁榜安用办”进一步强调了隐恶之心的重要性。诗人认为,真正的隐恶之心在于自己内心的修炼和警觉,而不是依靠外在的提醒或约束。
最后两句“君侯退归来,此意却无限”则是对某位君侯辞官归来的赞美。诗人认为,这位君侯辞官归来,保持了一颗清醒和仁慈的心,这份心意是无限深沉和宝贵的。
全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性中隐恶之心的深刻忧虑和对仁慈之心的向往。同时,也赞美了那些能够保持清醒和仁慈之心的人,他们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性的黑暗角落。
度正简介
宋代·度正的简介

猜你喜欢
赋张袁州隐斋三首其一
少时见敲搒,濈濈背欲汗。
及壮事州县,稍稍觉不惮。
由来只一心,今昔非异见。
君子远庖厨,夫岂恶刍豢。
长恐恶今熟,此道出无间。
是隐乃在我,扁榜安用办。
君侯退归来,此意却无限。
水调歌头 其二 赵倅生辰
萧滩韵环佩,玉笥灿玲珑。仙源积庆,当日占梦兆维熊。
学业肯先歆向,文焰已高白贺,飞步更蟾宫。秀色溢眉宇,雄辩倒心胸。
作儿戏,为亲寿,捧霞钟。彩衣摇曳,光映怀橘堕双红。
正好平分风月,且伴能言桃李,鲸吸海涛洪。行赴紫泥诏,归拜黑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