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间溪畔的春日景象,并借此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时间的独特感悟。
译文
山脚下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潇潇,传来了子规鸟的啼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您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流逝,唱那黄鸡催晓的悲伤调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鉴赏
自然景象的描绘:首句“山下兰芽短浸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山间溪畔的生机与活力,兰芽的短小与溪水的清澈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次句“松间沙路净无泥”则进一步强调了山间环境的清幽与洁净,松林的苍翠与沙路的干净无泥,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情感与哲理的交融:下片“潇潇暮雨子规啼”以暮雨与子规啼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但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以“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的豪迈之语,表达了对人生再少的坚定信念和对时间流逝的乐观态度。这里的“流水尚能西”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寓意,即人生虽有定数,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就能像流水一样不断向前,永不停歇。
结尾的劝勉与激励:“休将白发唱黄鸡”以劝勉的口吻结束了全诗,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年华老去而自怨自艾,唱那黄鸡催晓的悲伤调子。这里的“黄鸡”指的是古代一种报晓的鸡,其啼声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但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鼓励人们要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不要让白发成为阻碍自己前进的借口。
全诗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描绘山间溪畔的春日景象和抒发对人生与时间的独特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和对生命价值的积极探索,鼓励人们要珍惜时光、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188篇)〕猜你喜欢
念奴娇
平湖阁上,正残虹挂雨,微云擎月。万顷琉璃秋向冷,忍便翠销红歇。北海樽罍,西园游宴,兴逸湖山发。飞尘不到,坐移蓬岛珠阙。
莫厌笑口频开,少年行乐事,转头胡越。公子多情真爱客,敢惮深杯百罚。太一舟轻,芙蓉城锁,醉指神仙窟。乘风归去,尽教吹乱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