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祖咏的诗 > 终南望馀雪

终南望馀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馀雪”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它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终南山雪后初晴的秀美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城中暮寒的联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

终南山北面的山色秀美,山顶上的积雪似乎漂浮在云端之上。 雪后初晴,阳光照耀在树林表面,反射出明亮的光泽;而这样的景象,反而让城中的傍晚更添了几分寒意。

“终南望馀雪”鉴赏

画面构建:首句“终南阴岭秀”,直接点出地点和景象的特点,“阴岭秀”三字,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既描绘了终南山的阴面(即背阳面)在雪后的清新秀丽,也暗示了这是一座高大雄伟、能够遮蔽阳光的山脉。接着,“积雪浮云端”,用“浮”字形象地描绘了积雪之厚、之高,以至于仿佛与云端相接,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壮丽景象。

色彩与光影:“林表明霁色”,霁色即雨过天晴后的阳光色彩,这里特指雪后初晴时,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树林表面的景象。这一句通过“明”字,生动地表现了雪后阳光照耀下的树林表面所呈现出的明亮光泽,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视觉感受。

情感与联想:“城中增暮寒”,这一句由自然景色转入人文情感。诗人通过眼前的雪景,联想到城中的人们,在这样一个雪后初晴的傍晚,虽然阳光明媚,但由于积雪反射的寒光,以及雪后气温的下降,城中的人们可能会感到更加寒冷。这种由景及情、由自然到人文的过渡,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终南山雪后初晴景色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间冷暖的关怀。同时,诗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生动、立体,情感更加饱满、真挚。

综上所述,《终南望余雪》是一首以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佳作,它以终南山雪后初晴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间冷暖,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迪。

祖咏简介

唐代·祖咏的简介

祖咏祖咏是唐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喜爱。尽管他的仕途不顺,但他却以诗歌为伴,将自己的才华和情感倾注于笔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 祖咏的诗(3篇)

猜你喜欢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石鱼湖上醉歌

唐代元结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桃花溪

唐代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集灵台·其一

唐代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代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金谷园

唐代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凉思

唐代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环佩 一作:环珮)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青松

近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