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赵伯鱼”译文及注释
昔日你敲门的声音如同啄木鸟般急促,身着深衣,头戴方顶的纯青帽子。
我误以为你是来求学的学子,便邀请你进门。坐定后,你缓缓道出自己是来自公卿贵族之家。
你们这样的人,气质非凡,哪里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所能比拟的?关键在于你胸中有着不凡的志向与气度。
我早年就结识了高、黄两位杰出人物,时常诵读他们的诗句,声音朗朗上口。
后辈们好学上进的精神真是可敬可畏,但我常常感到疲倦,无法详尽地与他们谈论。
学诗就像初学禅一样,在未领悟真谛之前,需要广泛参访各家各派。
一旦悟得了正法之眼,便能信手拈来,皆成佳作。
“赠赵伯鱼”鉴赏
人物描绘与对比:诗中开篇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来访者的外貌与举止,通过“深衣青纯帽方屋”的描写,展现其不凡的身份与气质。随后通过“尔曹气味那有此”的对比,强调了来访者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在于外在的装扮,更在于内在的胸中期许与气度。
学问与传承:诗中提到“荆州早识高与黄”,表达了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学问与文化的传承。通过“诵二子句声琅琅”,展现了诗人对前辈作品的熟悉与热爱,以及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学诗与禅悟:诗的后半部分将学诗比作初学禅,这一比喻深刻而富有哲理。学诗如参禅,需要经历一个从迷茫到领悟的过程。在未悟之时,需要广泛学习,参访各家;一旦悟得真谛,便能随心所欲地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种比喻不仅揭示了诗歌创作的奥秘,也体现了诗人对学问与创作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学术经历和对后辈的期望有关。诗人可能是一位有着深厚学术造诣的学者,对诗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情感。在与后辈的交流中,诗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好学与上进精神,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传承学问与文化方面的责任与使命。因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后辈的期望与鼓励,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对学问与创作的深刻见解和感悟。
韩驹简介
宋代·韩驹的简介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送张左司)
君恩九鼎重,臣命一毫轻。出身事主,刚甚须作不平鸣。老却西山薇蕨,闲损南窗松菊,羞死汉公卿。豺狼敢横道,草木要知名。
秋已素,人又去,若为情。长沙何在,风送呜咽暮潮声。举棹却寻归路,挥尘莫谈时事,得酒且频倾。一片古时月,千里伴君行。
惜奴娇·我已多情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
把一心、十分向你。
尽他们,劣心肠、偏有你。
共你。风了人,只为个你。
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
没前程、阿谁似你。
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
是你。我也没星儿恨你。
传言玉女
雪压梅梢,金袅柳丝轻敛。锦宫春早,乍风和日暖。华国翠路,九陌绮罗香满。连空灯火,满城弦管。
月射西楼,更交光照夜宴。万人拥路,指鳌山共看。花旗翠帽,到处朱高卷。归时常是,漏残银箭。
无题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
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
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
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