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译文及注释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晚春”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晚春的繁丽景色,同时寄寓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竞相盛开的景象。一个“斗”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后两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则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杨花榆荚来写“晚春”,指出杨花榆荚虽然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但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它们也毫不示弱,纷纷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花草树木竞相争艳、杨花榆荚漫天飞舞的景象,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韩愈在晚春时期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韩愈已经年逾四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看到春天即将逝去,花草树木都在竭尽全力地展现自己的美丽,以留住春天的脚步。这种景象让韩愈深受触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自己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韩愈简介

唐代·韩愈的简介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韩愈的诗(38篇)

猜你喜欢

喜春来·春盘宜剪三生菜

金朝元好问

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唐代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宋代辛弃疾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听雨楼

元代张雨

雨中市井迷烟雾,楼底雨声无著处。

不知雨到耳边来,还是耳根随雨去。

好将此语问风幡,闻见何时得暂闲。

钟动鸡鸣雨还作,依然布被拥春寒。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唐代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宋代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

唐代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上苑何穷树,花开次第新。

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宋代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淮中晚泊犊头

宋代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