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林杰的诗 > 王仙坛

王仙坛

[唐代]:林杰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王仙坛”译文及注释

羽化登仙的道士已经离去,炼丹炉旁的草木也都凋零衰败。

不知道他们千年之后能否归来,如今只留下后人空自打扫着旧时的道坛。

“王仙坛”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道士羽化登仙后,留下的道观及其周边环境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离去后,道观寂寥、草木凋零的感慨。

“羽客已登仙路去”,开篇即点明主题,道士已经离开人世,踏上通往仙界的道路。这里的“羽客”是道士的雅称,代表着道士的飘逸和超脱。

“丹炉草木尽凋残”,诗人描绘了道士离去后,道观内的景象。炼丹炉旁的草木都已凋零衰败,一片荒凉。这里的“丹炉”是道士炼丹的地方,而“草木”则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生机。草木的凋残,反映了道观的寂寥和冷清。

“不知千载归何日”,诗人对道士的归来提出了疑问。他们是否还会回来?如果回来,又将是何时?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归来的期待和不确定性。

“空使时人扫旧坛”,最后一句诗人描述了后人打扫道观的情景。道士已经离去,但他们的道观还留在人间。后人为了缅怀他们,定期打扫道观,但这只是徒劳。因为无论后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道士已经离去的事实。这里通过“空使”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后人徒劳无功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道士离去后的道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仙人传说的思考。道士的离去,让道观变得寂寥和冷清;草木的凋残,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而后人的打扫,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仙人传说的执着和怀念。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韵味。

林杰简介

唐代·林杰的简介

林杰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乞巧》和《王仙坛》两首,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病逝,年仅17岁。 ...〔► 林杰的诗(2篇)

猜你喜欢

胜胜慢

宋代石孝友

花前月下,好景良辰,厮守日许多时。正美之间,何事便有轻离。无端珠泪暗簌,染征衫、点点红滋。最苦是、□殷勤密约,做造相思。

咿哑橹声离岸,魂断处,高城隐隐天涯。万水千山,一去定失花期。东君斗来无赖,散春红、点破梅枝。病成也,到而今、著个甚医。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宋代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眼儿媚

宋代石孝友

何须著粉更施朱。元不在妆梳。寻常结束,珊珊环佩,短短裙襦。

花羞柳妒空撩乱,冰雪做肌肤。而今便好,小名弄玉,小字琼奴。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宋代王观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惜奴娇

宋代石孝友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把一心、十分向你。尽他们,劣心肠、偏有你。共你。风了人、只为个你。

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没前程、阿谁似你。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是你。我也没、星儿恨你。

望海潮·云龙双辅

宋代石孝友

云龙双辅,匣龙双起,当年楚尾吴头。借月命卿,占星分使,来宽俗瘵君忧。绣指屈儒流。□暂辍北阙,小试南州。协奏熏风,霈为霖雨岁登秋。春工点缀芳柔。正梅凝笑脸,柳弄青眸。柏叶荐觞,椒花载颂,休辞秉烛嬉游。乃眷在宸旒。更德标银管,名覆金瓯。共看朝天露稳,归拜富民侯。

亭前柳·有件俥遮

宋代石孝友

有件伡遮,算好事、大家都知。被新家矍索后,没别底,似别底也难为。

识尽千千并万万,那得恁、海底猴儿。这百十钱,一个泼性命,不分付、待分付与谁。

渔家傲·射虎将军搴绣帽

宋代石孝友

射虎将军搴绣帽。西园公子南山豹。共跨龙媒衔凤沼。风色好。宫花御柳迎人笑。剑履醒醒天日表。集英殿下春来早。双鹗盘空擎百鸟。归来了。蓝袍锦水光相照。

王仙坛

唐代林杰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秋游

唐代白居易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

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