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
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描绘的是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和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祈愿。现在,我们来逐句赏析这首诗。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这句诗开篇便点明了时间——七夕今宵,也就是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接着,诗人描绘了天空的景象,“碧霄”指的是深邃蔚蓝的天空,象征着七夕之夜的美好与宁静。而“牵牛织女渡河桥”则引用了古老的神话传说,描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情景。这一描绘不仅为全诗增添了浪漫色彩,也体现了七夕节的主题——爱情的相会与期盼。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在古代,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女子们会向织女祈求灵巧的双手和美满的婚姻。诗中的“家家乞巧”便体现了这一习俗的普遍性。而“望秋月”则点明了时间背景,即七夕之夜是在秋月之下进行的。最后,“穿尽红丝几万条”则形象地描绘了女子们乞巧的场景。在古代,女子们会用红丝穿针引线,以此展示自己的巧手。而“几万条”则夸张地表达了女子们对于乞巧活动的热情和投入。
整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通过描绘天空的景象和民间习俗,展现了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祈愿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描绘也充满了浪漫色彩和温馨氛围,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和祥和。
唐代·林杰的简介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乞巧》和《王仙坛》两首,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病逝,年仅17岁。 ...〔
► 林杰的诗(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