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李白的名句 > 日落长沙秋色远

日落长沙秋色远

出自唐代李白的《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日落长沙秋色远”译文及注释

其一

向着洞庭湖西望去,楚江被分为南北两道,湖水仿佛已流到天边,万里晴空看不到一丝云彩。

日落黄昏,长沙的秋色显得更加深远,我却不知到哪里去凭吊湘君。

其二

南湖的秋水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澈,没有一丝烟霭,让人忍不住想乘船随风直上云天。

姑且向洞庭湖赊来几分月色,将船停在白云边,痛痛快快地喝酒赏月。

其三

被贬谪到湘川的洛阳才子,和李膺、仙舟两位朋友在月下同游。

还记得在长安时我们还曾笑语相向,如今却不知何处是归途,仿佛要走到西天之外。

其四

秋月的光辉洒在洞庭湖的西面,潇湘江北的大雁早早地展翅南飞。

满船的醉客唱着《白苎》之歌,全然不知霜露已悄悄降临,浸湿了他们的秋衣。

其五

湘水女神去了潇湘之地却不再回来,只留下洞庭湖畔的秋草萧瑟凄迷。

平静的湖面宛如刚刚打开的玉镜,湖中的君山就像是用丹青画出的一幅图画。

“日落长沙秋色远”鉴赏

这组诗是作者漫游洞庭湖时有感而发所作。诗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在湖光山色中的沉醉与感慨。

第一首诗以“洞庭西望”开篇,引出楚江分流的景象,接着以“水尽南天不见云”形容湖水之广、天空之阔,营造出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日落长沙,秋色深远,诗人却无处凭吊湘君,表达了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感慨和对历史的追忆。

第二首诗则通过描绘南湖秋水的清澈和夜晚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他幻想乘船直上云天,与明月为伴,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而“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一句,更是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浪漫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首诗则回忆了诗人与友人李膺、仙舟在月下同游的情景,以及他们在长安时的欢声笑语。然而如今却身处异地,不知归途何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第四首诗则通过描绘洞庭湖畔的秋景和醉客们的欢歌笑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然而“不知霜露入秋衣”一句,又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第五首诗则以湘水女神的传说为背景,描绘了洞庭湖畔的秋草萧瑟和君山的如画美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感慨。

表达的感情:

这组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历史传说、友人相聚、时光流逝等场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诗中,诗人既展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浪漫情怀,又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整组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的诗(210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