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译文及注释
远看山有色:从远处看,山峦的颜色清晰可见,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的“色”指的是山的颜色、景色,描述了画面的生动与逼真。
近听水无声:但当你走近想要聆听流水的声音时,却听不到任何声响。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静态的画面,与常见的“近听水有声”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画作的逼真感。
春去花还在:尽管春天已经过去,但画中的花朵仍然盛开,没有凋谢。
这句诗揭示了画作能够跨越时间的限制,保留住春天的美好。
人来鸟不惊:即使有人走近,画中的鸟儿也不会受到惊吓而飞走。
这句诗再次强调了画作的逼真程度,以及画作与现实世界的差异。
“画”鉴赏
《画》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通过简洁的文字,巧妙地描绘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画中的静谧与美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一、结构与内容
首句“远看山有色”:这句诗以“远”字为视角,描绘了山峦在远处呈现出的清晰色彩。这里的“色”不仅指山的颜色,也暗示了山的景色之美。通过“远”字,诗人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画中山的静谧与广阔。
次句“近听水无声”:与首句形成对比,这句诗以“近”字为视角,描绘了水流在近处却无声的情景。这里的“无声”不仅指水流的静谧,也暗示了画中的静谧与和谐。通过“近”字,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画中的静态美,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画中的宁静与美好。
三、四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两句诗分别描绘了画中的花和鸟。春天已经过去,但画中的花朵仍然盛开;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有受到惊吓。这里通过“春去”与“花还在”、“人来”与“鸟不惊”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画中的静态美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艺术特色
对仗工整:这首诗四句诗都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远看”与“近听”、“山有色”与“水无声”、“春去”与“人来”、“花还在”与“鸟不惊”。这种对仗不仅使诗句更加整齐美观,也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反义词运用: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如“远”与“近”、“有”与“无”、“去”与“来”、“惊”与“不惊”等,这些反义词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对比效果,也进一步突出了画中的静态美与和谐。
简洁含蓄: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诗人通过描绘画中的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借画中的静态美与和谐,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期望和向往。
三、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描绘画中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借画中的静态美与和谐,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期望和向往。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画中的景物一样,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追求真正的幸福和美好。
总之,《画》这首诗以其简洁的文字、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画中的自然美与和谐,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期望和向往。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维的诗(74篇)〕猜你喜欢
七哀诗三首·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委身 一作:远身)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