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译文及注释
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地飘落,
接着是五六七八九十片连绵不断。
然后是成千上万无数的雪花飘落,
最后它们纷纷飘入梅花丛中,融为一体,消失不见。
“咏雪”鉴赏
诗的前两句,诗人数着一片又一片的雪花,第三句则描绘大雪纷飞,千万朵雪花飘降的景象。最后一句,突然写出无数雪片飞入了梅花丛中,瞬间不见。
这诗的特点,可归纳为一“奇”字。
诗的标题是《咏雪》,但整篇都没有出现一“雪”字,是立意之奇。
诗的前三句只是单单数着眼前千万雪花飘下的情景,看似平平无奇,但到了最后一句,诗人笔锋一转,奇峰突起,“飞入梅花都不见”,把前面的千万雪片一扫而空,是布局之奇。
全诗无一艰深字词,而首三句几乎全用数字组成,却不见重复累赘,是用字之奇。
梅花耐寒,能于大雪中怒放,自古以来都是坚毅不屈的象征。诗人以雪片衬托梅花,展现梅花傲立雪中的景象,也正是作者高傲不群形象的投射。
这诗之妙,实在令人啧啧称奇,难怪那群读书人听罢,都甘拜下风。
创作背景
据说郑板桥初到扬州时非常穷困,有一天大雪纷飞,他冒雪外出,路上遇上一群读书人在吟诗。他们见郑板桥穿着粗衣布履,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刁难。结果郑板桥吟出这首诗,令这群读书人甘拜下风。
郑燮简介
清代·郑燮的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郑燮的诗(19篇)〕猜你喜欢
昼夜乐·冬
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飘飘地乱舞琼瑶,水面上流将去了。觑绝似落英无消耗,似那人水远山遥,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见他来到!
佳人,佳人多命薄!今遭,难逃。难逃他粉悴烟憔,直恁般鱼沉雁杳!谁承望拆散了鸾凤交,空教人梦断魂劳。心痒难揉,心痒难揉。盼不得鸡儿叫。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
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
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
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金缕曲·江干待发
又指离亭树。恁春来、消除愁病,鬓丝非故。草绿天涯浑未遍,谁道王孙迟暮。肠断是、空楼微雨。云水荒荒人草草,听林禽,只作伤心语。行不得,总难住。
今朝滞我江头路。近篷窗、岸花自发,向人低舞。裙衩芙蓉零落尽,逝水流年轻负。渐惯了、单寒羁旅。信是穷途文字贱,悔才华,却受风尘误。留不得,便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