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
[魏晋]:曹叡
静夜在能寐。
耳听众禽鸣。
大城育狐兔。
高墉多鸟声。
坏宇何寥廓。
宿屋邪草生。
中心感时物。
抚剑下前庭。
翔佯于阶际。
景星一何明。
仰首观灵宿。
北辰奋休荣。
哀彼失羣燕。
丧偶独茕茕。
单心谁与侣。
造房孰与成。
徒然喟有和。
悲惨伤人情。
余情偏易感。
怀往增愤盈。
吐吟音不彻。
泣涕沾罗缨。
靜夜在能寐。
耳聽衆禽鳴。
大城育狐兔。
高墉多鳥聲。
壞宇何寥廓。
宿屋邪草生。
中心感時物。
撫劍下前庭。
翔佯于階際。
景星一何明。
仰首觀靈宿。
北辰奮休榮。
哀彼失羣燕。
喪偶獨茕茕。
單心誰與侶。
造房孰與成。
徒然喟有和。
悲慘傷人情。
餘情偏易感。
懷往增憤盈。
吐吟音不徹。
泣涕沾羅纓。
魏晋·曹叡的简介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
► 曹叡的诗(18篇)〕
宋代:
石孝友
红依稀。绿依稀。寒勒花梢开较迟。蝶魂空自迷。
怕人疑。使人疑。人道闲愁想未知。歌眉因甚低。
紅依稀。綠依稀。寒勒花梢開較遲。蝶魂空自迷。
怕人疑。使人疑。人道閑愁想未知。歌眉因甚低。
宋代:
李龙高
月横鹤膝影阑干,枕石眠云几岁寒。
宇宙一身今老矣,潇潇风雪拥袁安。
月橫鶴膝影闌幹,枕石眠雲幾歲寒。
宇宙一身今老矣,潇潇風雪擁袁安。
明代:
庄昶
云在青天水在瓶,古僧何处说今僧。
一庵若问真何一,昨夜庵中火是灯。
雲在青天水在瓶,古僧何處說今僧。
一庵若問真何一,昨夜庵中火是燈。
两汉: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将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緻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别經時。
清代:
瞿士雅
偷得浮生半日闲,登高何必上龙山。
自嫌诗酒犹多兴,无限秋光为解颜。
野石静排为坐榻,白云深处寄柴关。
林亭自有幽贞趣,今日应须醉始还。
偷得浮生半日閑,登高何必上龍山。
自嫌詩酒猶多興,無限秋光為解顔。
野石靜排為坐榻,白雲深處寄柴關。
林亭自有幽貞趣,今日應須醉始還。
先秦:
左丘明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從台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 “吾知所過矣,将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衮職有阙,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衮不廢矣。”
猶不改。宣子驟谏。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寝門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歎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 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鬥且出。提彌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辄餓,問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箪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醜,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複。大史書曰: “趙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謂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隐。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趙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宮。
宋代:
石孝友
醉魂初醒。强起寻芳径。一似楚云归,诮没个、鳞书羽信。疏狂踪迹,虚度可怜春,阴还闷。晴还困。赢得无端病。
菱花宝镜。拆破双鸾影。别袖忍频看,生怕见、啼红醉粉。而今憔悴,瘦立对东风,红成阵,绿成阴,况是春将尽。
醉魂初醒。強起尋芳徑。一似楚雲歸,诮沒個、鱗書羽信。疏狂蹤迹,虛度可憐春,陰還悶。晴還困。赢得無端病。
菱花寶鏡。拆破雙鸾影。别袖忍頻看,生怕見、啼紅醉粉。而今憔悴,瘦立對東風,紅成陣,綠成陰,況是春将盡。
宋代:
石孝友
乱山叠叠水泠泠。南北短长亭。客路如天杳杳,归心能地宁宁。
春光荏苒花期,冷落酒伴飘零。鬓影黄边半白,烧痕黑处重青。
亂山疊疊水泠泠。南北短長亭。客路如天杳杳,歸心能地甯甯。
春光荏苒花期,冷落酒伴飄零。鬓影黃邊半白,燒痕黑處重青。
宋代:
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辔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钲。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先秦:
古诗歌
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
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說君兮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