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清澈无烟波水汽,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将船停在白云边。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鉴赏

意境描绘:

“南湖秋水夜无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秋天夜晚洞庭湖的宁静与清澈。南湖在秋夜的映衬下,水面平静无波,仿佛连一丝烟霭都不存在,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耐可乘流直上天”: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超脱现实、向往自由的遐想。他想象自己能够顺着这股清澈的水流,一直向上,直达天际,这种念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奔放与不羁。

“且就洞庭赊月色”:诗人无法真正乘流上天,便转而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这里的“赊”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又体现了他的浪漫情怀。

“将船买酒白云边”:诗人乘着小船,在白云边买酒赏月,这种生活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南湖”、“秋水”、“夜无烟”等意象的组合,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夜景图;而“耐可乘流直上天”一句,则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对自由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他超脱尘世、向往自由的浪漫情怀。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秋夜的宁静美景,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他又以“耐可乘流直上天”的遐想,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在诗人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独特气质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也让我们对自由和超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追求。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的诗(210篇)

猜你喜欢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苏台览古

唐代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祝英台近·缒银瓶

清代吕碧城

缒银瓶,牵玉井,秋思黯梧苑。蘸渌搴芳,梦堕楚天远。最怜娥月含颦,一般消瘦,又别后、依依重见。

倦凝眄,可奈病叶惊霜,红兰泣骚畹?滞粉黏香,绣屧悄寻遍。小栏人影凄迷,和烟和雾,更化作、一庭幽怨。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代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香菱咏月·其一

清代曹雪芹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代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月三首

唐代杜甫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

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

必验升沉体,如知进退情。

不违银汉落,亦伴玉绳横。

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天竺中秋

明代汤显祖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绿头鸭·咏月

宋代晁端礼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香菱咏月·其二

清代曹雪芹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