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张先的诗 >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宋代]: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译文及注释

她穿着绣有双蝶的罗裙,出席了东池的宴会。那是我们初次相见。她的妆容并不浓重,就像春天里闲适绽放的淡淡花朵。

仔细端详她的每一处,都觉得美好无比,人人都称赞她拥有如柳条般纤细的腰身。回想起昨天,我们在乱山之中相遇时,她的衣裳上还沾染着云雾般的痕迹。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鉴赏

细腻描绘:词的开头“双蝶绣罗裙”便以精致的服饰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接着“东池宴。初相见”点明了场景和初次相遇的情境。随后,“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女子的妆容,她并不依赖浓妆艳抹,而是如春天里闲适绽放的花朵般自然清新。

赞美腰身:“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这几句通过人们的评价和细致的观察,突出了女子腰身的纤细和优美,进一步强化了她的魅力。

回忆与联想:“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这两句既是对初次相遇场景的回忆,也带有一丝神秘的色彩。乱山之中,云雾缭绕,她衣裳上沾染的云雾仿佛是她从仙境中走来的证明,增加了她的神秘和魅力。

全诗表达的情感: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初次相遇的女子的赞美和倾慕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词人展现了女子的自然美、内在美和神秘感,表达了自己对她深深的喜爱和欣赏。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和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和憧憬。

张先简介

宋代·张先的简介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 张先的诗(13篇)

猜你喜欢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宋代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更漏子·柳丝长

宋代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代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

宋代卢祖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间,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石州慢·薄雨收寒

宋代贺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念奴娇·过洞庭

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青门引·春思

宋代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代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卖花声·题岳阳楼

宋代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蓦山溪·自述

宋代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