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韦庄的诗 > 金陵图

金陵图

[唐代]: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金陵图”译文及注释

谁说伤心之事无法绘成图画,只是画家之心常常追逐着世人的喜好与情感。

你看这六幅描绘南朝往事的画作,画面中老树萧瑟,寒云笼罩,故城满目凄凉。

“金陵图”鉴赏

这首诗简短而深刻,通过画家的笔触和南朝故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谁谓伤心画不成”,以反问开篇,引人深思。在一般人看来,绘画是表现美好或欢乐事物的艺术,但诗人却提出“伤心”亦能入画,这既是对绘画艺术的一种新见解,也暗示了画作背后可能隐藏的深沉情感。

次句“画人心逐世人情”,揭示了画家在创作时往往受到世俗审美和情感倾向的影响。这里的“世人情”可能指的是当时社会普遍接受的审美标准和情感表达,而“画人心逐”则表达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不自觉地迎合这些标准和情感,从而忽略了内心深处更为真实和深刻的感受。

接下来两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是诗人对画作内容的描绘和解读。六幅画作展现了南朝的往事,画面中老树萧瑟、寒云笼罩,故城在凄凉的氛围中显得满目疮痍。这些景象不仅反映了南朝时期的动荡和变迁,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世事的无常。诗人通过这些画面,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

整首诗在表达上含蓄而深沉,通过画家的笔触和南朝故城的景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同时,诗人也借画作之口,表达了对真实情感和深沉思考的渴望与追求。

总结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真实情感和深沉思考的渴望与追求。通过画家的笔触和南朝故城的景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认识。同时,他也借画作之口,表达了对世俗审美和情感倾向的反思和批判。

韦庄简介

唐代·韦庄的简介

韦庄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 韦庄的诗(23篇)

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唐代元结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新嫁娘词三首

唐代王建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集灵台·其一

唐代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唐代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