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张栻的诗 > 立春偶成

立春偶成

[宋代]: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偶成”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时节流转,已近岁末,冰霜渐渐稀少,春意悄然降临人间。草木似乎最先感知到了春天的气息,纷纷展现出勃勃生机。于是,我眼前仿佛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只见东风吹拂着水面,碧波荡漾,水面上泛起层层绿色的涟漪,参差不齐,美不胜收。

“立春偶成”鉴赏

自然观察之细腻:诗的开篇“律回岁晚冰霜少”,通过“律回”二字,巧妙地指出了节气的更迭,岁末年初之际,天气逐渐回暖,冰霜减少,预示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接着,“春到人间草木知”,以草木作为春天的使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响应,同时也赋予了草木以人的灵性,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情感抒发之真挚:“便觉眼前生意满”,这一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看到自然界的种种变化,诗人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让读者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喜悦之情。

意象营造之优美:“东风吹水绿参差”一句,通过“东风”、“水”和“绿”等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了一个清新、明丽、生动的春天景象。东风是春天的使者,它带来了温暖和生机;水波荡漾,是春天活力的象征;而“绿参差”则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绿色植物参差不齐、生机勃勃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逼真,富有诗意。

哲理思考之深刻:虽然这首诗表面上是在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但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比如,“春到人间草木知”一句,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描述,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社会变革、时代变迁的敏感与响应。同样,“便觉眼前生意满”一句,也可以引申为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

张栻简介

宋代·张栻的简介

张栻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他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中兴名相张浚之子。张栻不仅是南宋初期的著名学者、教育家,还是南宋时期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为“东南三贤”。 ...〔► 张栻的诗(1篇)

猜你喜欢

渡易水

明代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酌贪泉

魏晋吴隐之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立春偶成

宋代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题许道宁画

宋代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咏荆轲

魏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塞上曲送元美

明代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就义诗

明代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之零陵郡次新亭

南北朝范云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侍宴咏石榴

唐代孔绍安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幼女词

明代毛铉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