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白居易的诗 > 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译文及注释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而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我常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未曾料到它已悄然转到这深山的寺庙里来。

“大林寺桃花”鉴赏

此诗虽仅四句,但意境深远,情感丰富。首句“人间四月芳菲尽”描绘了山下平地春已归去的景象,以“芳菲尽”三字,简洁而有力地传达出春天的消逝与花朵的凋零,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紧接着的第二句“山寺桃花始盛开”则笔锋一转,将读者带入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那高山古寺之中,桃花正竞相绽放,春意盎然,与山下形成鲜明对比。

“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春光匆匆逝去的惋惜与无奈。然而,末句“不知转入此中来”却以出人意料的转折,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惊喜地发现,原来春天并未真正离去,它只是转移到了这深山古寺之中,继续它的绚烂与美好。这种从失落到惊喜的情感变化,使得全诗充满了情趣与哲理。

在赏析此诗时,我们不得不赞叹白居易高超的艺术造诣。他通过简单的景物描绘,巧妙地传达出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如“芳菲尽”与“始盛开”的对比,“长恨”与“不知”的对比,都使得全诗更加生动有力,引人入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四月。当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仕途不顺,心情自然有些郁闷。然而,在一次闲暇中,他结伴漫游庐山,意外地在大林寺中发现了这片盛开的桃花。这一意外的发现让他惊喜不已,也让他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大林寺桃花》,以此来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综上所述,《大林寺桃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更是一首富含哲理与情感的诗篇。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

猜你喜欢

送江水曹还远馆

南北朝谢朓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上京即事五首·其五

元代萨都剌

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


浪淘沙·极目楚天空

宋代幼卿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

清代王国维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代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宋代陆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寿阳曲·山市晴岚

元代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一字诗

清代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宋代完颜璹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好事近·西湖

宋代辛弃疾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