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译文及注释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春夜洛城闻笛”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成为唐诗中的佳作。

意境深邃:

全诗紧扣一个“闻”字,通过笛声的悠扬,勾画出一个春风拂面、笛声满城的夜晚。

诗人巧妙地运用“暗飞声”来描绘笛声的悠扬和神秘,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画面生动:

“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笛声随着春风传遍整个洛阳城的景象,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都市之中。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通过笛声中的《折杨柳》曲调,使人联想到离别和思乡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情感真挚: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他通过笛声的传递,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其中,使得全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思乡之情的共鸣,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李白在这里的生活经历也为他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的诗(210篇)

猜你喜欢

迢迢牵牛星

两汉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