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陆游的诗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代]: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鉴赏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以宏大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故土山河的深深眷恋和赞美。其中,“三万里”和“五千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之长、华山之高,不仅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这两句诗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诗则通过描写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和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盼。其中,“遗民”指的是在金人统治下、生活在沦陷区的汉族人民,他们饱受金人的压迫和剥削,生活困苦,泪尽胡尘。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年年南望,期盼宋朝的军队能够早日收复失地,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两句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整首诗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也有对人民疾苦的关切,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同时,诗中的意象宏大、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然而,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虽然被罢官归乡,但内心始终无法平静。他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陆游简介

宋代·陆游的简介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陆游的诗(63篇)

猜你喜欢

遣兴

清代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寻胡隐君

明代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月儿弯弯照九州

宋代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淮村兵后

宋代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七哀诗三首·其一

两汉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委身 一作:远身)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塞上

宋代柳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魏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辰 一作:晨)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四

魏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襄邑道中

宋代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晚至楚雄

明代程本立

楚雄城郭暮云间,城上悲笳惨客颜。僭国曾称白鹿郡,居人犹说卧龙山。

葡萄直自张骞得,薏苡空随马援还。今日封疆非汉土,王师无地不平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