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简介

王充王充(公元二七——九七?),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出身寒门,后来到了洛阳,随当时的大儒班彪学习,他喜欢博览群书而不拘守于章句的解释;为人不慕富贵,曾经任官,后罢官在家,从事著述。

王充是东汉的哲学家,他批判「天人感应」论和谶纬迷信;著有《论衡》八十五卷,二十馀万字,论述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王充提倡通俗易懂的文风,注重文章的实用价值,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王充的诗文(2篇)王充的名句(0条)
王充的无神论思想和他的反传统思想,如他的《问孔》《刺孟》等作,曾遭到后儒非议,被指责为名教罪人(刘知幾:《史通》序传第三十二、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论衡》)。亦有为他辨诬者,认为《问孔》《刺孟》非王充所作,系后人伪托(熊伯龙:《无何集·读〈论衡〉说》)。近代章炳麟则站在反封建民主革命立场,予王充疾虚妄及其敢于质疑孔子以极高评价,他说:“(王充)作为《论衡》,趣以正虚妄,审乡背。怀疑之论,分析百端。有所发擿,不避孔氏,汉得一人焉,足以振耻。”(《訄书·学变》)章炳麟将反封建和反满相结合,锋芒指向孔子这一封建制度的权威,其“足以振耻”的说法,具有封建制度之反叛意味。

孙叔敖为儿之时

两汉王充

孙叔敖为儿之时,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对其母泣,母问其故,对曰︰「我闻见两头蛇死;向者出见两头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其母曰︰「今蛇何在?」对曰︰「我恐后人见之,即杀而埋之。」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汝必不死,天必报汝。」叔敖竟不死,遂为楚相。

端午

唐代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