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秋水夜无烟”译文及注释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清澈无烟波水汽,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将船停在白云边。
“南湖秋水夜无烟”鉴赏
意境描绘: “南湖秋水夜无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秋天夜晚洞庭湖的宁静与清澈。南湖在秋夜的映衬下,水面平静无波,仿佛连一丝烟霭都不存在,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耐可乘流直上天”: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超脱现实、向往自由的遐想。他想象自己能够顺着这股清澈的水流,一直向上,直达天际,这种念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奔放与不羁。 “且就洞庭赊月色”:诗人无法真正乘流上天,便转而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这里的“赊”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又体现了他的浪漫情怀。 “将船买酒白云边”:诗人乘着小船,在白云边买酒赏月,这种生活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南湖”、“秋水”、“夜无烟”等意象的组合,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夜景图;而“耐可乘流直上天”一句,则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对自由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他超脱尘世、向往自由的浪漫情怀。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秋夜的宁静美景,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他又以“耐可乘流直上天”的遐想,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在诗人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独特气质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也让我们对自由和超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追求。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的诗(2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