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灯无月不娱人”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注释
社神,土地神。古代每逢社日(分春社,秋社两种)有祭祀土地神,祈祝丰收的习俗。
尊,古代盛酒器具。
“有灯无月不娱人”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节日氛围和春天气息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首联:“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这两句以对比的手法开篇,强调了灯与月对于营造节日氛围的重要性。灯,作为夜晚的点缀,能够照亮黑暗,增添喜庆;而月,作为自然之光,其皎洁与柔和为春夜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诗人认为,仅有灯而无月,虽能照亮却少了份清幽与雅致;仅有月而无灯,则显得冷清,不足以构成完整的春夜美景。因此,灯与月的并存,才是春夜娱乐与欣赏的最佳组合。 颔联:“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此联进一步描绘了春夜的美景与人们的欢愉。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人们沐浴在温暖的春光中,仿佛也变得如玉石般温润光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月光下燃烧的灯火,将夜色装点得如同银色的海洋,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颈联:“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这一联将视角转向了节日中的人间烟火。村女们身着珠翠,满街游走,展现了节日的盛装与欢乐。而“沸地笙歌”则形象地描绘了节日庆典的热闹场面,笙歌鼎沸,人声鼎沸,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这盛大的节日而沸腾。同时,“赛社神”也揭示了这一节日活动的宗教或民俗背景,人们通过祭祀社神来祈求丰收与平安。 尾联:“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最后两句诗人以反问的语气收束全诗,表达了珍惜眼前良辰美景、尽情享受欢乐时光的情感。在如此美好的春夜,如果不举杯畅饮、开怀大笑,又怎能对得起这难得的良辰美景呢?这里,“芳尊”代指美酒,诗人劝诫人们要把握当下,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灯月交辉的春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人间烟火和节日庆典的热闹场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寓了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哲理思考。唐寅简介
明代·唐寅的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 唐寅的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