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朱彝尊的诗 > 桂殿秋·思往事

桂殿秋·思往事

[清代]: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桂殿秋·思往事”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忆往事江边上,江水中映着美人的倩影和秀丽的远山。我俩同船共听滴滴答答的雨声,各自孤宿,竹席衾被单薄,默默地忍受着严寒。

注释

桂殿秋:词牌名,即《捣练子》,取自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的“桂殿夜凉吹玉笙”句。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干,即岸,江边。

“青蛾”句:女子的眉黛有似倒映在水中的山密。青蛾:形容女子眉黛。越山:嘉兴地处吴越之交,故云。

舸(gě):船。

簟(diàn):竹席。

衾(qīn):被子,轻衾即薄被。

“桂殿秋·思往事”鉴赏

赏析

这首《桂殿秋》,五句,二韵,二十七个字,纯属短制。在如此短短的尺幅中,织进了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思,而且描画出意中人的眉眼。这大约就是该作赢彩的缘故。“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以轻灵的笔触描绘了载着他和她的小船,随着回忆的水流,沿江驰向了秋风秋雨的越山的场景。开头一个“思”字,带起“往事”,进而提掣着全词,把全词的内容界域在回忆的范围里;再一个“渡”字,表明词人此行的去向和乘载一乘着船儿沿江而前,至于去往何处,不得而知。词旨并非记游,而是透露一种朦胧的爱情。“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描画意中人的形态,并没有着笔她的眼睛,“青蛾”下面的明眸显得朦胧,从而给人留下想像的余地。一个“低映”,再一个“看”,活画出少女遥望雨色迷蒙的越山的情态。这少女许是有满腹心事。透过少女朦胧望山的身姿,似乎可以看到在她不远处正在凝视着她的词人的形象。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共眠”,极险,险些使词趣跌入邪秽的渊薮。“听秋雨”,极写词人与意中人虽同舸共眠却心愿难遂的凄苦心态与情状。既然是“秋雨”,那么这辰光最多是“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深秋,但词人却硬说是“寒”,是因为“各自”“小簟轻衾”。小簟,意中人所卧,隐写意中人娇小温柔;轻衾,词人所用,隐写不耐秋凉。或日二人皆“小簟轻衾”也未尝不可;但共眠分卧确是不容置疑的。否则,“各自寒”便好无来由了。“各自寒”,分明使自然气温下降了许多,其原因当然是“天气不寒人心寒”了。这一韵曲折往复,蕴藉委婉,不言相思愁苦,而极言相思愁苦。

附带提一笔,词人与意中人只是心会神交,并没有结合。尽管好花旁落,词人却旧情不忘,所以有《桂殿秋》。如此痴爱之写,却又不见字面直露,全在一“看”、一“听”、一“寒”中传出;而全部复杂难言之心绪也仅凭一“共”、一“各”字之对相观照间抽引,诚是不凡之圣手。

创作背景

这首词忆念的是作者于顺治六年(1649年)随岳父从练浦迁居王店途中初相恋的往事。朱彝尊十七岁人赘到冯家,其妻妹冯寿常只有十岁。九年后冯氏出嫁,到了二十四岁她又回到娘家来住,在这时她才真的和朱彝尊有了爱情事件。但她在三十三岁就死去了。  

朱彝尊简介

清代·朱彝尊的简介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朱彝尊的诗(15篇)

猜你喜欢

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宋代史达祖

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

苏武慢·试问禅关

明代吴承恩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想岩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取自元彭致中编集《鸣鹤馀音》,底本出处《正统道藏》。作者冯尊师。原文为: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相岩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窅。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免葛藤丛里,婆娑游子,梦魂颠倒。

临江仙

宋代石孝友

常记梦云楼上住,残灯影里迟留。依稀绿惨更红羞。露痕双脸泪,山样两眉愁。

数片轻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今宵独宿古江头。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洲。

续金铜仙人辞汉歌

宋代于石

汉皇锐意求神仙,神仙之效何茫然。

蓬莱弱水不可到,且立宫中承露盘。

饿餐玉屑不堪饱,谁谓有方能却老。

人生修短数在天,多慾未必能延年。

秋风吹老茂陵树,年年空滴金茎露。

建章宫阙随烟尘,块然屹立惟铜人。

宫官西来果何意,一朝辞汉将归魏。

吁嗟铜人如有知,口不能言惟泪垂。

自从曹氏盗神器,父子相传已三世。

汉宫故物无一存,汝独犹能感旧恩。

凄然照影临渭水,一折铜人扶不起。

宁为弃物委道傍,不忍漂泊离故乡。

迢迢东望洛城路,回首长安愁日暮。

长安繁华非昔时,洛阳寥落谁复悲。

鹧鸪天(庆徐元寿生子)

宋代石孝友

六十仙翁抱桂栽。果符吉梦诞英才。上天与降麒麟种。明月还生蚌蛤胎。

华阁启,玳筵开。快呼玉手捧金罍。要知远地无功客,曾到高门作贺来。

鹧鸪天(旅中中秋)

宋代石孝友

露叶披残露颗传。明星著地月流天。不辞独赏穷今夜,应为相逢忆去年。
辜窈窕,负婵娟。谁知两处照孤眠。姮娥不怕离人怨,有甚心情独自圆。

清平乐·采芳人杳

宋代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玉楼春 其三

宋代石孝友

风光澹沲云容粹。点染园林添况味。花间照夜簇红纱,柳外踏青摇彩旆。

芳时不分空憔悴。抖擞愁怀赊乐事。罗衫一任涴尘泥,拼了通宵排日醉。

洞仙歌

宋代石孝友

芙蓉院宇,露下秋容瘦。龟鹤仙人献长寿。问蓬山别后,几度春归,归去晚,开得蟠桃厮勾。

人间游戏好,鲸背风高,那更相将凤雏九。事苹蘩,工翰墨,才德兼全,人总道、古今稀有。尽从他、乌兔促年结,看绿鬓朱颜,镇长依旧。

亭前柳

宋代石孝友

有件伡遮,算好事、大家都知。被新家矍索后,没别底,似别底也难为。

识尽千千并万万,那得恁、海底猴儿。这百十钱,一个泼性命,不分付、待分付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