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虚白上人序
[明代]:高启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餘始不欲與佛者遊,嘗讀東坡所作《勤上人詩序》,見其稱勤之賢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間,必不負歐陽公。”餘于是悲士大夫之風壞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與遊者。
去年春,餘客居城西,讀書之暇,因往雲岩諸峰間,求所謂可與遊者,而得虛白上人焉。
虛白形癯而神清,居衆中不妄言笑。餘始識于劍池之上,固心已賢之矣。入其室,無一物,弊箦折铛,塵埃蕭然。寒不暖,衣一衲,饑不飽,粥一盂,而逍遙徜徉,若有餘樂者。間出所為詩,則又纡徐怡愉,無急迫窮苦之态,正與其人類。
方春二三月時,雲岩之遊者盛,巨官要人,車馬相屬。主者撞鐘集衆,送迎唯謹,虛白方閉戶寂坐如不聞;及餘至,則曳敗履起從,指幽導勝于長林絕壁之下,日入而後已。餘益賢虛白,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趨于途者骈然,議于廬者歡然,莫不惡約而願盈,叠誇而交诋,使虛白襲冠帶以齒其列,有肯為之者乎?或以虛白佛者也,佛之道貴靜而無私,其能是亦宜耳!餘曰:今之佛者無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無逐逐焉從造請之役者乎?無高屋廣廈以居美女豐食以養者乎?然則虛白之賢不惟過吾徒,又能過其徒矣。餘是以樂與之遊而不知厭也。
今年秋,虛白将東遊,來請一言以為贈。餘以虛白非有求于世者,豈欲餘張之哉?故書所感者如此,一以風乎人,一以省于己,使無或有愧于虛白者而已。
东坡:指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欧阳公:指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
云岩:指苏州虎丘山,山上有云岩寺。
剑池:在虎丘山上。
弊箦(zé)破旧的竹席。折铛(chēng):断了腿的锅。
衲:僧衣。
相属:相连接。
太息:叹息。
骈然:两两相对的样子。
约:穷困。
迭夸:轮流夸耀。交诋:相互诋毁。
呶呶(náo):唠唠叨叨的样子。
逐逐:必须得到的样子。
风:同“讽”,讽劝。
赏析
此文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文章是高启给友人虚白上人的赠序。作者笔下的虚白上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他安贫乐道,具有独立的人格,对达官贵人不屑一顾,而对志同道合的友人却是招待唯恐不周。而这一切,又是放在当时士大夫世风日坏,僧风日败的社会环境中来写的,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仅赠给虚白上人,而且也为了“风乎人”、“省于己”,是为了针砭时弊而作的。
明代·高启的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 高启的诗(16篇)〕
元代:
陈高
石势虎蹲伏,山形龙屈盘。
寺开唐殿阁,坟掩宋衣冠。
幽涧泉声细,斜阳塔影寒。
近城多战鼓,栖息此中安。
石勢虎蹲伏,山形龍屈盤。
寺開唐殿閣,墳掩宋衣冠。
幽澗泉聲細,斜陽塔影寒。
近城多戰鼓,栖息此中安。
宋代:
王安石
去年约子游山陂,今者仍为大梁客。
天旋日月不少留,称意人间宁易得。
天明径欲相就语,云雪填城万家白。
冬风吹鬣马更骄,一出何由问行迹。
能言奇字世已少,终欲追攀岂辞剧。
枕中鸿宝旧所传,饮我宁辞酒或索。
吾愿与子同醉醒,颜状虽殊心不隔。
如知今有可怜人,回首纷纷斗筲窄。
去年約子遊山陂,今者仍為大梁客。
天旋日月不少留,稱意人間甯易得。
天明徑欲相就語,雲雪填城萬家白。
冬風吹鬣馬更驕,一出何由問行迹。
能言奇字世已少,終欲追攀豈辭劇。
枕中鴻寶舊所傳,飲我甯辭酒或索。
吾願與子同醉醒,顔狀雖殊心不隔。
如知今有可憐人,回首紛紛鬥筲窄。
宋代:
石孝友
山雨绝。山重冷如冰雪。窗外芭蕉三两叶。影排窗上月。
醉枕惊回蝴蝶。好梦无人共说。心事悠悠芳草歇。不眠听鼠啮。
山雨絕。山重冷如冰雪。窗外芭蕉三兩葉。影排窗上月。
醉枕驚回蝴蝶。好夢無人共說。心事悠悠芳草歇。不眠聽鼠齧。
宋代:
度正
少时见敲搒,濈濈背欲汗。
及壮事州县,稍稍觉不惮。
由来只一心,今昔非异见。
君子远庖厨,夫岂恶刍豢。
长恐恶今熟,此道出无间。
是隐乃在我,扁榜安用办。
君侯退归来,此意却无限。
少時見敲搒,濈濈背欲汗。
及壯事州縣,稍稍覺不憚。
由來隻一心,今昔非異見。
君子遠庖廚,夫豈惡刍豢。
長恐惡今熟,此道出無間。
是隐乃在我,扁榜安用辦。
君侯退歸來,此意卻無限。
五代:
李珣五代十国
雨渍花零,红散香凋池两岸。
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钿筝愁几许。
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雨漬花零,紅散香凋池兩岸。
别情遙,春歌斷,掩銀屏。
孤帆早晚離三楚,閑理钿筝愁幾許。
曲中情,弦上語,不堪聽!
近现代: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宋代:
石孝友
醉袖吟鞭行色里,帽檐低处风斜。晚山一半被云遮。残阳明远水,古木集栖鸦。暮去朝来缘底事,不如早早还家。曲屏深幌小窗纱。翠沾眉上柳,红搵脸边花。
醉袖吟鞭行色裡,帽檐低處風斜。晚山一半被雲遮。殘陽明遠水,古木集栖鴉。暮去朝來緣底事,不如早早還家。曲屏深幌小窗紗。翠沾眉上柳,紅搵臉邊花。
唐代: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宋代:
石孝友
玉烛调元黍律匀。迎长嘉节属芳辰。云如惜雨钩牵雪,梅不禁风漏泄春。
天意好,物华新。偷闲赢取酒边身。太平朝野都无事,且与莺花作主人。
玉燭調元黍律勻。迎長嘉節屬芳辰。雲如惜雨鈎牽雪,梅不禁風漏洩春。
天意好,物華新。偷閑赢取酒邊身。太平朝野都無事,且與莺花作主人。
宋代:
石孝友
有件伡遮,算好事、大家都知。被新家矍索后,没别底,似别底也难为。
识尽千千并万万,那得恁、海底猴儿。这百十钱,一个泼性命,不分付、待分付与谁。
有件伡遮,算好事、大家都知。被新家矍索後,沒别底,似别底也難為。
識盡千千并萬萬,那得恁、海底猴兒。這百十錢,一個潑性命,不分付、待分付與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