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卢钺的诗 > 雪梅·其二

雪梅·其二

[]:卢钺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其二”译文及注释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雪梅·其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雪花和诗歌为题材,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映衬之美。

首句“有梅无雪不精神”,诗人以梅花为主体,强调了雪对于梅花精神气质的重要性。梅花虽然美丽,但如果没有雪的映衬和点缀,就会显得单调和缺乏生气。这里的“精神”一词,既指梅花的外在形态,也暗含了其内在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

次句“有雪无诗俗了人”,诗人笔锋一转,将焦点从梅花转向了雪和诗歌。雪虽然美丽,但如果只是单纯地欣赏雪而没有诗歌的相伴,就会显得过于俗气。这里的“俗了人”一词,既是对那些只懂得欣赏雪景而不懂得用诗歌来表达情感的人的批评,也是对诗歌在提升人们精神境界方面作用的肯定。

后两句“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则是诗人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升华。在日暮时分,诗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而天空也恰好下起了雪。这时,梅花、雪花和诗歌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景象。这里的“十分春”一词,既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前面所提到的梅花、雪花和诗歌三者相互映衬之美的肯定。

全诗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雪花和诗歌之间紧密联系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映衬和相互提升之美。同时,诗人也借助这些自然景物和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卢钺简介

宋·卢钺的简介

卢钺卢钺,字威仲(也有说法称其字威节,号梅坡),闽县(今福建福州永泰县嵩口)人。他生活的大致年代在南宋末年,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193年至1275年之间。 ...〔► 卢钺的诗(1篇)

猜你喜欢

临江仙·梅

宋代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梅花开到九分

清代叶燮

亚枝低拂碧窗纱,镂月烘霞日日加。

祝汝一分留作伴,可怜处士已无家。


落梅

清代律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宋代李弥逊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来也,香消减,态凝伫。百花休漫妒。


点绛唇·越山见梅

宋代吴文英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大德歌·冬

元代关汉卿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

唐代刘长卿

长沙耆旧拜旌麾,喜见江潭积雪时。

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

初开窗阁寒光满,欲掩军城暮色迟。

闾里何人不相庆,万家同唱郢中词。


昼夜乐·冬

元代赵显宏

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飘飘地乱舞琼瑶,水面上流将去了。觑绝似落英无消耗,似那人水远山遥,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见他来到!

佳人,佳人多命薄!今遭,难逃。难逃他粉悴烟憔,直恁般鱼沉雁杳!谁承望拆散了鸾凤交,空教人梦断魂劳。心痒难揉,心痒难揉。盼不得鸡儿叫。


立冬

唐代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王元章倒枝梅画

明代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