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事
[唐代]: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漢無兵阻,窮邊有客遊。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清冷的秋日里,号角声回荡在空中,戍楼上的征人倚楼远望。春风拂过青冢,夕阳照耀着梁州大地。
大汉疆域辽阔,没有兵戈阻隔,边疆之地也有游客前来游历。异族人的情感如同这流水一般,长久地向着南方流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秋日的壮丽图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边疆安宁、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
首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以号角声回荡在清冷的秋日空中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征人倚楼远望,既表现了边疆战士的孤独与坚守,也暗示了他们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颔联“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通过描绘春风拂过青冢、夕阳照耀梁州的景象,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边疆景色的壮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边疆安宁的赞美和向往。
颈联“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进一步强调了边疆的安宁和开放。大汉疆域辽阔,没有兵戈阻隔,边疆之地也有游客前来游历。这既表现了边疆地区的繁荣和稳定,也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团结和边疆开放的肯定。
尾联“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诗人以异族人的情感如同流水一般向着南方流淌为结尾,表达了对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这既是对边疆地区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赞美,也是对边疆安宁和民族团结的深深祝愿。
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安宁、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通过描绘边疆秋日的壮丽图景和边疆战士的坚守与期盼,诗人抒发了对边疆安宁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诗人也以异族人的情感如同流水一般向着南方流淌为象征,表达了对民族团结的深深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唐代·张乔的简介

张乔,(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
► 张乔的诗(2篇)〕
唐代: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唐代:
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二月黃莺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長懷捧日心。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将白發對華簪。
唐代: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複五铢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宋代: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唐代: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骓隻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 一作:待)
唐代: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與禅意,相對亦忘言。
唐代: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生涯豈料承優诏,世事空知學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滄洲近,顧影無如白發何。
今日龍鐘人共棄,愧君猶遣慎風波。
唐代:
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仙台初見五城樓,風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疏松影落空壇靜,細草香閑小洞幽。
何用别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唐代: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别,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代: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