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龚自珍的诗 > 已亥杂诗 222

已亥杂诗 222

[清代]:龚自珍

秋光明媚似春光,重九尊前草树香。

可记前年宝藏寺,西山暮雨怨吴郎。


“已亥杂诗 222”译文及注释

秋日的阳光明媚得如同春日一般,重阳佳节之际,酒樽前草木花香四溢。还记得前年我们在宝藏寺的时光吗?那时西山的暮雨,让我想起了满腹愁怨的吴郎。

“已亥杂诗 222”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重阳佳节的秋日景象,并通过回忆与前年宝藏寺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某位吴姓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秋光明媚似春光”,以“秋光”与“春光”相类比,突出了秋日阳光的明媚和温暖,打破了秋天常有的凄凉之感,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温馨而明快的基调。

次句“重九尊前草树香”,点明了重阳佳节这一时间背景,并通过“尊前”(酒樽前)和“草树香”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自然的生机。这里既有节日的喜庆氛围,也有自然的美好景象,两者相得益彰。

第三句“可记前年宝藏寺”,诗人突然将思绪拉回到前年,提到了与友人共游宝藏寺的情景。这里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隐含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宝藏寺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点,成为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回忆的载体。

末句“西山暮雨怨吴郎”,诗人通过“西山暮雨”这一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凄迷而哀怨的氛围,并借此表达了对吴姓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愁怨。这里的“怨”字,既可能是对友人境遇的同情和担忧,也可能是对两人分离、难以相见的遗憾和无奈。

全诗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佳节的秋日景象和回忆与前年宝藏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某位吴姓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节日氛围的描绘,也有对友人的思念和愁怨的抒发。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挚的情感世界。

龚自珍简介

清代·龚自珍的简介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龚自珍的诗(25篇)

猜你喜欢

已亥杂诗 222

清代龚自珍

秋光明媚似春光,重九尊前草树香。

可记前年宝藏寺,西山暮雨怨吴郎。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清代纳兰性德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旅中秋怀

明代李昱

高秋云冷雁南飞,游子天涯尚未归。

风雨黄花佳节近,江湖白发故人稀。

蓬莱献赋才名拙,盘谷读书心事违。

正是客愁眠不得,谁家彻夜捣寒衣。


九日登清水营城

明代齐之鸾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先为报江乡。


九日登花马池城

明代王琼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

河朔毡庐千里迥,泾原旌节隔年留。

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

诸将至今多卫霍,伫看露布上龙楼。


满庭芳·客中九日

元代张可久

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九日感赋

清代秋瑾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唐代李白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