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小雨”译文及注释
京城大道上细密的雨丝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时节。
“初春小雨”鉴赏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的独特景致,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首句“天街小雨润如酥”,以“润如酥”形容小雨,既写出了雨的细密、柔和,又暗含了它对春草的滋润和呵护,为后文写草色作了铺垫。次句“草色遥看近却无”,通过远观与近看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草色初生的景象。远望时,一片淡淡的绿色仿佛与天空相接,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而近看时,却只见稀疏的嫩芽,甚至难以察觉草色的存在。这种视觉上的反差,恰恰体现了早春的独特魅力。
第三、四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则是诗人对早春时节的由衷赞美。他认为,早春时节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刻,它超越了暮春时节绿柳满城的景象。在这里,“绝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偏爱和推崇,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和独特理解。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深远。诗人通过对早春时节小雨、草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美往往存在于细微之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发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大约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或三年(829年),韩愈已经年近六旬,担任吏部侍郎。虽然时间不长,但此时他心情很好,因为在此前两年,因旱灾而到南方视察的韩愈,北归途中经过张籍的住宅,二人得以相见。韩愈对张籍的文学才华和为人很欣赏,而张籍也对韩愈的诗文十分钦佩。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这首诗虽为即兴之作,但因其捕捉并传达了早春时节的独特韵味,而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韩愈简介
唐代·韩愈的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韩愈的诗(38篇)〕猜你喜欢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