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译文及注释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但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那一枝盛开的红杏已经从墙头探出脑袋来了。
“游园不值”鉴赏
这首诗构思巧妙,以小景写大景,以一枝杏花,见出春色的美好,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小诗。
初春的时候,一天,诗人兴致勃勃到友人的花园去探访,可是敲门久久却无人应答,不得入内。诗人倒觉得没甚么,只可惜那门前如绿绒的青苔,被他的屐齿压下斑驳的印痕。诗人在花园外徘徊之际,不经意间却看到那花园一角,有一枝红艳艳的杏花,从墙头伸出园外,仿佛告诉诗人,园内春意正浓,要关也关不住。
诗的前两句紧扣题目,写诗人春日访友不遇的情形。诗人本想到友人的花园游玩却未能入内,心情未免有些怅然;但他不直接抒述自己的情绪,却抓住了门前不起眼的青苔来作衬托,可谓别出心裁。园门外铺满如地毯般的青苔,说明这里人迹罕至,环境极为幽静。门外的青苔是这样可爱,令人觉得不该留下屐印,破坏它的完整;那么,园里的景色究竟是如何美丽?这便留给读者很多想像的空间。诗人对青苔被践踏的无限惋惜之情,正流露了他对这座花园的依依不舍;让人联想到当时诗人在铺满青苔的门前徘徊的情景,入不得园门,又舍不得离去,在门前来回踱步。“小扣柴扉久不开”的“久”,正透露出诗人在门前徘徊之“久”。
后二句诗是顺前面两句的思路写来。诗人本想到园中游玩,可惜不得其门而入;诗人重点写“游园”,却无法直接写园内春色,他如何能在园外欣赏园内的景色呢?幸好“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枝红杏代表了“满园”的春色。正感扫兴徘徊不定之际的诗人,见这一枝红杏,顿时心扉大开,欣喜不已。诗人突出了春已“满园”,而且满得“关不住”,竟把一枝红杏挤出墙来。上句的“满”和下句的“出”,前后呼应,顺理成章。“一枝”用字极妙,红杏越墙而出,仿佛向人们招手致意,这是多么优美的画面;若用“一树”、“一片”,便韵味尽失了。
诗歌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一正一反,相互对照,既描写了小园的幽静,又渲染出它的大好春色,自然巧妙地构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而且,这不仅是首脍炙人口的写景佳作,还是一首富有深刻生活哲理的小诗。“春色”一旦“满园”,那“一枝红杏”就要“出墙来”向人们宣示春的来临。一切美好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任谁也禁闭不了、压制不住。因此,叶绍翁这首诗的诗意虽不算新鲜,唐、宋都有诗人写过相关的题材,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二句,却成为千古流传,令人交口称誉的名句。
叶绍翁简介
宋代·叶绍翁的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 叶绍翁的诗(2篇)〕猜你喜欢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