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寇准的诗 > 咏华山

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咏华山”译文及注释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两句描绘的是山峰高耸入云,仿佛只有天空在其之上,没有其他山峰能与之相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当你抬头看时,感觉红日仿佛近在咫尺;而当你回首看时,白云似乎就在脚下,显得非常低矮。

“咏华山”鉴赏

华山的高峻,只有在登上山顶后才会有真切的体会。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站在高峰时的所见所感。头上只有天的存在,周围再没有别的山可以与它比高。抬起头来,只见一轮红日就近在头顶。低头再看,白云就在脚下飘浮。

华山号称“西岳”,向以山势雄奇险峻着称。诗人紧紧抓住华山这一特点,着重刻画它的高耸。首句以“天”作参照,第二句以群山作对比,都是写华山的高。“只有”、“更无”这两个词语,强调华山无可比拟的地位。后两句写眼前的景物,据首句“只有天在上”进一步发挥。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在平地上看“红日”、“白云”,这都是高高挂在天上的,但诗人身在华山峰顶,一抬头、一回首之间,发现“红日”、“白云”就在眼前、脚下。诗人借此进一步把华山山势烘托出来。全诗紧紧抓住华山的特点──“高”来着笔,“天”、“日”、“云”均是日常生活中遥不可及的,如今都近在咫尺,作者用它们来衬托华山的高峻,可谓穷其极至。

诗中所写的景致设色纯净,红白相衬,明朗清丽,与全诗雅洁的风格配合得十分和谐。“举头”、“回首”两个动作的照应,看似不经意,却十分形象地刻画出作者当时胸襟给这凌云之势所涤荡,极目四望的神态。华山在诗人的故乡陕西,诗人登上故乡的山峰,心中一定有特别的感受。当时的宋朝正值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诗人在国家政治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此“一览群山小”之时,“凌云之志”自当悠然而生。

寇准简介

宋代·寇准的简介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寇准的诗(3篇)

猜你喜欢

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

元代刘因

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到。欲将华发染晴岚,千里青青浓可扫。

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钟,今日醒来依旧老。


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淇澳青青水一湾

清代郑燮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


念奴娇·过小孤山

宋代秦观

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

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元代张可久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


左仲郛浮渡诗序

清代姚鼐

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龙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这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濛,更数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番见于其诗,使余光恍惚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这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


十六字令三首

近现代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沁园春·再次韵

元代周权

混沌凿开,天险巍巍,东岩峻兮。是云髓凝成,半空高矗,天风吹裂,一线中开。妙出神功,高擎仙界,鸟道疑当太白西。凭高处,见云嘘岩腹,鼓舞风雷。

落花香染桃鞋。快阔步青云志壮哉。便万里孤骞,超人间世,一枝高折,作月中梯。笔蘸天河,手扪象纬,笑傲风云入壮题。摩苍壁,扫龙蛇醉墨,翔舞徘徊。


虞美人·影松峦峰

清代侯文曜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历历。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天碧。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颜色,浓淡随伊力。


西塞山

唐代韦应物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