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吴伟业的诗 > 怀古兼吊侯朝宗

怀古兼吊侯朝宗

[清代]:吴伟业

河洛风尘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

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

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

死生终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怀古兼吊侯朝宗”译文及注释

京师风尘蔽天万里昏暗,百年以来的心事向着夷门旧事。

气概倾倒市井侠客收为奇特的门客,策动宫内妃嫔窃军符以报旧恩。

多数只见人整饰衣襟称为上客,有几多人愿意刎颈报答王孙?

无论死或生都负了侯嬴的承诺,想以椒浆滴酒祭祀时已泪流满杯。

“怀古兼吊侯朝宗”鉴赏

本诗为抒怀之作,完全借用信陵君与侯嬴故事,影射自己与侯朝宗的约言。「河洛风尘万里昏」,可见作者对清朝的看法;「死生总负侯嬴诺」,可见作者的愧悔之情。

本诗是七律。仄仄平平仄仄平起句式。首句「昏」字起韵,下押「门、恩、孙、樽」等字,用上平声十叁元韵。

作者/出处

吴伟业

吴伟业(公元一六〇九——一六七一),字骏公,晚号梅村,江苏太仓人(今江苏省太仓市)。吴生平跨越明清两代,际遇出处曲折,约可分作叁期:第一期是崇祯「甲申之变」(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煤山自缢)之前,吴伟业自幼聪慧,下笔能顷刻成数千言,备受赏识,师从当时同乡名学者张溥,积极参与关心国事、评议朝政的组织「復社」;于崇祯四年以会试第一、殿试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进士,歷任翰林院编修等职,碍于政局黑暗,政治抱负难伸;第二期是「甲申之变」后隐居乡里十年,北京城破后,吴伟业曾在南明朝廷任「少詹事」之职,旋因与权奸马士英、阮大铖等不合,遂辞官归里,再结社盟结交江南士子,团结一批社会名流,声威復振,一时誉满东南;时诗人亲歷国变,饱经忧患,怀着家愁国恨写下不少伤世之作,如《避乱》、《读史杂感》、《圆圆曲》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作云「及乎遭逢丧乱,阅歷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第叁期是復仕于清朝以后。顺治十年(公元一六五叁),吴伟业因受到推荐而应召仕清,直到顺治十叁年才称因丧辞官归里,散居在家,从此不再出仕。于是,吴伟业以一身歷仕两朝而备受讥评,他自己也深感悔恨。

吴伟业是多才多艺作家,工诗能文,在词、曲、绘画俱具造诣。其诗宗法唐人,博採各家之长,诗风于艷丽中见沉郁,苍凉中见激楚,成为明清之际承先启后的重要诗人。

创作背景

吴伟业尝以晚年失节为生平恨事,每流露于诗文之中;曾作书自叙事略道:「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歷艰难,无一境不尝辛苦,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巖相近,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足矣!」从这些话中,可以想见他的心情之沉痛。《怀古兼弔侯朝宗》一诗,乃追怀古事感伤而作。侯朝宗,清初古文家侯方域的字,河南商邱人,和作者是朋友。本诗作者自注云:「朝宗,归德人,贻书约终隐不出。余为世所逼,有负夙诺,故及之。」

吴伟业简介

清代·吴伟业的简介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 吴伟业的诗(12篇)

猜你喜欢

怀古兼吊侯朝宗

清代吴伟业

河洛风尘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

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

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

死生终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莲龟

宋代苏轼

半脱莲房露压欹,绿荷深处有游龟。

只应翡翠兰苕上,独见玄夫曝日时。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代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宋代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菜人哀

清代屈大均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

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尽馀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

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归得终老。

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