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屈大均的诗 > 菜人哀

菜人哀

[清代]:屈大均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

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尽馀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

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归得终老。

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


“菜人哀”译文及注释

这对夫妇在饥荒中面临绝境,双双饥饿至将死,妻子却决定自己前往“菜人市”,那里人们买卖活人作为食物。她得到三千钱,用这些钱资助丈夫回家。每得到一点钱,她就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用这些肉换来的钱让丈夫能多走一里路。

她的皮肤如芙蓉般细腻,烹煮时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她的乳汁被做成馄饨,人们争相品尝。她先是被割下双臂挂在屠店,随后慢慢地被割下大腿内侧的肥肉用来煮汤。为了确保肉的新鲜,她不允许自己死去,眼睁睁地看着一片片自己的肉被饥饿的人们吃进肚里。

男人的肉因为腥臊而不受欢迎,而女人的皮肤脂肪凝结,汗水也较少,因此更为抢手。三日后,她的肉被吃尽,只剩下魂魄在斜阳下徘徊,寻找着她已离去的丈夫。

这首诗以一种极端的、近乎荒诞的方式,描绘了妻子为了丈夫的生存而牺牲自己的悲壮场景。它反映了在极端困境下人性的扭曲与挣扎,以及女性在绝望中展现出的坚韧与牺牲精神。

“菜人哀”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和震撼人心的描写手法,让人对那个时代的残酷与无情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仅仅是对一个悲惨故事的叙述,更是对人性、社会与道德的一次深刻反思。

在诗中,妻子的形象被塑造得极为鲜明和悲壮。她为了丈夫的生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尊严,这种无私的爱让人动容。同时,诗中也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残酷,人们为了生存不惜买卖活人,这种场景让人不寒而栗。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象征手法。如“男肉腥臊不可餐”与“女肤脂凝少汗粟”的对比,不仅突出了女性在饥荒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也暗示了社会对男女性别的不同看法和待遇。而“天生妇作菜人好”的讽刺则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一种极端偏见和压迫。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历史上的饥荒时期有关。在古代中国,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导致的饥荒时有发生。在这些时期,人们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甚至出现了买卖活人作为食物的悲惨现象。这首诗可能就是以这样的社会现实为背景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作者不仅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同情和愤怒,也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社会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简介

清代·屈大均的简介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 屈大均的诗(17篇)

猜你喜欢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代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宋代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菜人哀

清代屈大均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

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尽馀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

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归得终老。

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


怀古兼吊侯朝宗

清代吴伟业

河洛风尘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

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

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

死生终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莲龟

宋代苏轼

半脱莲房露压欹,绿荷深处有游龟。

只应翡翠兰苕上,独见玄夫曝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