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曾巩的诗 > 南轩竹

南轩竹

[宋代]: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南轩竹”译文及注释

茂密的竹林中挺立着数十根娟秀挺拔的竹子,即便在干旱的天气里,它们也依然保持着潇洒的姿态,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高洁情怀。微风吹过,仿佛能吹散人心中的烦恼,带来清醒与宁静;细雨洒落,则让远处的景致更加清晰,洗去了尘世的喧嚣。

新生的竹笋巧妙地穿透了覆盖着青苔的石头,破土而出,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活力。而竹影斑驳,微微地映照在白色的粉墙上,增添了几分雅致与幽静。

待到万物历经冰霜洗礼之后,再来看这竹子,你会发现它们的颜色更加鲜亮,光彩照人,仿佛是大自然中最坚韧不拔、最纯净无瑕的存在。

“南轩竹”鉴赏

这首诗以竹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坚韧与生命力。首联“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直接点题,描绘了竹林的茂密与竹子的挺拔,以及它们在干旱天气中依然保持的潇洒与高洁。这里,“娟娟”一词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秀美之态,“高情”则赋予了竹子以人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敬仰之情。 颔联“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竹子带给人的心灵慰藉与视觉享受。风吹竹动,仿佛能吹散人心中的烦恼;雨洗竹叶,则让远处的景致更加清晰,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竹子净化人心、开阔视野作用的肯定。

颈联“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则通过新生竹笋的顽强生长和竹影映墙的雅致景象,展现了竹子的生命力与雅致之美。新笋穿石而出,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竹影破墙而生,则增添了环境的幽静与雅致。

尾联“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则以未来时态的想象,预示了竹子在经历严寒考验后的更加光彩照人。这里,“冰霜后”象征着人生的磨难与考验,“色转明”则表达了竹子在经历考验后更加坚韧、更加纯净的品质。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之力,更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曾巩简介

宋代·曾巩的简介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曾巩的诗(10篇)

猜你喜欢

咏竹五首

明代憨山德清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

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

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

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

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

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

虚窗人静听,飒飒响琅玕。


庭竹

唐代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南轩竹

宋代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